烏俄之戰至今超過一段時間,俄羅斯以大軍壓進烏克蘭,國際間譴責俄國普丁的聲浪不斷,各種各樣的援助源源不絕送到烏克蘭,台灣也毫無例外,透過善款的捐獻來表達自身的立場。
但可惜的在於,仍有部分輿論批評美國不願意介入烏俄之戰,批判北約等閒視之、豪不理會烏克蘭政府與人民的感受,但本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美國與西方國家的作為。
首先,對於美國與其他北約成員而言,若直接介入烏俄之戰,等於直接向俄宣戰,甚至可能引發核戰的可能;對於西方來說,即使沒有直接兵援烏克蘭,但仍透過援助軍事物資的方式協助烏克蘭軍人與人民,學理上稱之為「軟制衡」。
其次,西方國家除援助烏克蘭軍武外,仍透過經濟制裁、抵制俄貨、禁止石油與天然氣出口至俄國,種種舉措等同於反對、抗議俄軍入侵烏克蘭,因此與其批判西方國家未派兵援助烏國,不如從寬理解西方國家在美國的帶領下,盡全力制裁俄國。
第三,機身編號為「RF-95070」的蘇愷三十四,已在3/8證實遭到烏克蘭軍隊擊落;由於俄羅斯幾乎已將烏克蘭主要的防空火力殲滅,照理說應沒有能力在擊落俄軍戰機,但在西方援助刺針飛彈後,美軍透過E-8電子偵察機與地面烏軍連繫後,照樣能將俄軍戰機座標傳遞給地面,從軍事作戰的角度來論,這也能視為美軍另一種層次的介入烏俄之戰,透過情資傳遞的方式協助烏軍作戰。
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向來錯綜複雜,美國與北約若直接派兵協助烏克蘭,當然會助長烏克蘭軍的優勢,甚至擊敗侵略的俄軍,但也可能引發美俄兩強瀕臨核戰的邊緣。在全權衡量的情況下,西方國家仍以最低風險的方式協助烏克蘭,盡可能期望烏克蘭以不對稱的方式擊退俄羅斯。
從烏克蘭戰事可以理解,西方援助他國的方式相當多元,若只是一昧批評美國與北約未協助烏克蘭,恐有誤解美國捍衛自由世界的決心。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