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任者,民眾在意政績,對於挑戰者,民眾在意的是願景
作者 / 儆寰
這次選舉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政治人物知道「選票」的力量,國民黨現在所嘗到的滋味,民進黨應該是最明白的,2005年的縣市長選舉及2008年立委、總統大選,民進黨因為中央執政成績不佳加上負面形象纏身,而導致大敗,蔡英文顯然知道這個教訓,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次選舉民進黨明明成績亮眼,主席蔡英文卻不敢得意忘形,因為她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民進黨的勝利,相當程度建立在國民黨的失敗,選民因為不滿國民黨執政的表現,採取將票投給在野黨的作法來教訓國民黨,這也反映在民進黨是「大贏」而非只是「贏」而已。
民進黨「大贏」背後並非代表選民相當肯定民進黨的表現,而是因為否定國民黨的執政,民進黨除了監督政府施政,揭弊除弊外,作為將來想要重返執政的在野黨,必須要有更大的企圖,承擔更大的責任。選戰期間,民進黨可以打出「票投×××,就是支持馬英九」,但是接下來若要迎接執政,這種單是運用選民對執政者不滿的做法就不是負責任的作法。回頭看台北市長的選舉,柯文哲的勝出固然有相當多的因素,但是提出可行的政策也是他成功吸引選民的因素,從這次選舉可以看出,撇開對國民黨中央執政不滿的宣洩,對於現任者,民眾在意政績,對於挑戰者,民眾在意的是願景,尤其是未來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勢必得針對目前各種民怨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否則即便是僥倖選上了,只怕風水輪流轉,下一次2018年的期中選舉,「大敗」的就會換成是民進黨。
距離2016年的總統大選剩下不到一年三個月,民進黨應該從現在就開始提出未來重新執政的願景與具體作法,之所以要「具體」,是因為選民已經厭倦過去那種空頭支票、華而不實的政見。況且,民進黨也曾經執政過八年,對於政策是否具體可行應該很清楚,選民自然也會有一把檢驗的尺,這是民進黨「大贏」後無可迴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