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進黨青年走上街頭直面群眾解釋公投脈絡,國民黨青年則缺乏深入議題的論述能力以及劃定攻防戰場的主動權。
陳柏惟罷免案才告捷,中國國民黨卻在四項公投、台中立委補選和林昶佐罷免等戰場連吞三場敗仗。藍營將敗選矛頭指向黨主席朱立倫的猶豫不決與操盤失敗,又將敗因歸咎於民主進步黨掌握了「國家機器」與「年輕網軍」兩把利器,才得以大獲全勝。
執政黨理應為施政負責,民進黨政府在各地舉辦公投說明會,積極為政策辯護,實屬理所當然。敗軍之將豈能言勇,國民黨若仍是認為民進黨是靠網路空軍打贏選戰,更證實了藍營至今依舊不知為何屢戰屢敗——國民黨在網路只看到「空軍」,看不到「青年世代的聲音」,而這一點,從兩黨的青年組織就可窺見一二。
2020年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民進黨隨即宣布大批年輕世代接任各部門正副主管,蔡沐霖接掌青年部,廖泰翔、范綱皓先後接任新成立的網路社群中心主任,此外還新設立媒體創意中心負責後勤支援;因此民進黨內流傳著一句話:「年輕是民進黨的DNA」。
民進黨自2016年上台執政以來,單就民進黨青年部,不同主任各以「青年入陣」、「民進青」、「國務青」等品牌耕耘青年議題與組織工作。目前青年部由專精組織工作的前陸委會官員蔡沐霖與擅長政策論述的前總統府辦公室成員阮俊達正副搭擋。
以去年12月的四項公投為例,追蹤民進黨青年部的臉書會發現,青年部早在9月以前就已經在打陸戰了。蔡沐霖領導的國務青,在9月籌備營隊,10月在北中南辦活動招募新血,11月2日組建好陸戰部隊,已經開完成軍記者會,在各地街頭宣講四個不同意了。那時黨主席還沒下令,整個黨也還沒動起來,青年部已經在北中南大串聯了。
青年部率全黨各部門之先,也率全國各地方黨部之先,最早組織青年陸戰街講團隊。除了培育麥克風手,也培養政策論述和公關應對獨當一面的單兵作戰能力,客廳會、媒體受訪、在千人、萬人造勢場合上台單獨開講也不是問題。
街講團隊兵分三路在全台遍地開花,深入各地,接觸地方民眾,地毯式掃蕩,所到之處無不受歡迎,吸引在地民意代表爭相合影,甚至試圖「敲通告」的搶手現象。11月才正式成軍,到了12月公投前已經完成數十場街講,還製作街講實戰回顧的精華影片。
街講青年幹部師大東亞所的馮同學表示,他們街講的策略定位很清楚,訴求的其實不是原本同溫層的支持,或是對立面的立即認同,反而是希望說服中間的猶疑不決者,以及尚不知道有公投案的首投族和年輕選民。
另一位街講青年幹部準台大新聞所的饒同學則強調,政治溝通不只要有理有據的說明政策,重點是要帶入「青年的觀點」。他坦承,雖然身處民進黨旗下的國務青,他與其他青年夥伴對四項公投議題的立場,也是經過相當大量的資料消化與辯論攻防,最終才得出四個不同意的結論,如此才能心安理得的走上街頭,倡議主張。
小標:而國民黨的青年何在?
比起民進黨的青年部,國民黨的青年組織更為複雜,除了青年部、青年團,還有青工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以及革實院(革命實踐研究院)。一個政黨內有四個青年組織,造成的結果是疊床架屋、各自為政,在四項公投案更是路線紛亂、權責不明。
江啟臣就任國民黨主席首要任務是「政黨年輕化」,試圖將組織決策改造得更為扁平,聘請「數位諸葛亮」為網路社群行銷出謀劃策,也納入學生中常委席次。可惜看似新氣象的好景不常,第二次黨主席選舉,江啟臣栽培的青年世代除了面對趙少康籌組「戰鬥藍」的強勢挑戰,也和韓粉為首的張亞中支持群眾互起衝突,這些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青年人對公共議題的態度向來較為彈性,因此卻被黨內長輩批為「藍皮綠骨」。
亡黨焦慮的危機意識激起國民黨內的棄保效應,黨主席之爭,改革未竟的江啟臣不敵朱立倫,而趙少康戰鬥藍頤指氣使的逼宮叫陣則依然圍繞黨中央。儘管朱、趙選後持續向黨內青年示好同台,另一個藍營青年揮之不去的夢魘,是張亞中背後沈潛已久的韓國瑜。
回顧國民黨在四項公投選戰一路以來的表現,而國民黨的青年何在?儘管江、趙、朱陣營大力推銷各自辦公室裡的年輕幕僚成立個人粉絲專頁,試圖營造黨內百花齊放,青年人才出頭天的景象。但是這些年輕幕僚在黨內的職務為何,發揮空間又有多大,從社群媒體的攝影紀錄來看,已能見微知著。
因應民進黨青年部「進擊!國務青」全國街講團隊,國民黨陣營則推出「青年民主戰隊」同樣以街講迎戰。對比民進黨青年以手板、小板凳、小蜜蜂麥克風的輕盈裝備,國民黨青年獲得黨中央豐沛的資源奧援,除了有大型貨車充當演講台,場場都有黨內政治要角現身,或是登台助講,或是在旁盯場督陣。
雙方街講部隊為公投拚場較勁的期間,已有不少尚未表態立場的青年組織提出質疑,質疑國民黨方青年民主戰隊的「青年」何在?無論是街講或是記者會,屢屢見到大人拿麥講話,青年全程在後舉牌從未發言,大人在前站成一排搶著媒體曝光,而青年只能站在後方充當大合照的背景。民進黨的街講青年幹部台大政治系沈同學私下感嘆,國民黨的青年早已被工具化使用,淪為營造政黨年輕形象的門面妝點。
另一項觀察指標是,國民黨四項公投的攻防論述不見青年的觀點與視角。許多名為國民黨青年街講志工,實為某某某辦公室助理、幕僚、副主任或親信,因此發言必須顧及主管,論述也得貫徹上司意志。
當民進黨青年走上街頭直面群眾解釋公投脈絡,國民黨青年則缺乏深入議題的論述能力以及劃定攻防戰場的主動權。青年民主戰隊呈現的是「跟著大人走」,一面高喊「四個同意,就是民意」一面跟著黨內大人一起痛罵民進黨只會口號治國。有些場次的街講行動甚至被路過目擊的鄉民吐槽,是拍完大合照就解散的快閃活動,青年的政治工作淪為只要能和長官交差了事的形式主義與KPI數據。
小標:青年始終是政黨的未來
台灣需要合格、稱職且成熟的在野黨,而青年部在政黨裡應該像是社會的非政府組織,或是學校的異議性社團,作為政黨與青年及外界的橋樑,把外面的聲音帶進來,把裡面的聲音帶出去;以有機交流刺激政黨決策時把更多聲音納入考量,避免僵化退縮不食人間煙火。
沒有青年聲音的政黨不會有未來,而沒有未來的政黨既難以勝選執政,即使在野也難以成為稱職的監督力量。國民黨若想重返執政,首要之事應是將年輕世代的視野視為政黨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無論是黨內的青年參政,或是黨外的青年心聲,持續且穩定不斷的注入活水,國民黨才會有新面貌,才有機會帶來新氣象。
作者/莊承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