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惡小而為之」、誠信無價,考試作弊猖獗、學倫事件頻傳,恐比少子化對高教造成的危機與傷害更甚。
先前正值各大專校院期中考周,繼台北醫學大學、台灣大學接連爆出學生集體舞弊事件後,又有台北科技大學傳出作弊醜聞且情節極為誇張,有學生竟上傳拍攝自己在期中考邊考邊吃泡麵的影片「炫耀」。
當然,大學時求學的筆者也耳聞數起考試作弊的案例,在台大、北醫大、北科大之外有更多的黑數,包含那些東窗事發後被「私下解決」而未依校規懲處的案例也所在多有,考場風氣敗壞的情況令人憂心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
對此,各界提出不同看法來探討大學生為何會走向作弊之路:有學者認為是受到社會文憑主義、分數至上的迷思所荼毒,也有理工科教授認為該類群學生只想趕快讓成績過關以順利畢業進業界,甚至有曾作弊過的學生坦言自己是因為課業壓力才出此下策,教育部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則表示學生會作弊的理由可能是怕會被當掉甚至被二一退學。
即便上述林林總總的觀點見仁見智,但筆者仍要反問:難道有這些理由就能把作弊合理化嗎?作弊本身就是不對的,要去探討背後脈絡是可以,但這些藉口根本不該成為「藉口」,作弊者的行徑其實透露出一個可怕事實–他們認為分數比品德還重要,為了得分可以如此不擇手段。作弊本身就是蓄意為惡,是對誠信的道德價值漠視乃至踐踏。有人寧可在承受該科被當掉的風險下依然選擇誠實作答,有人卻為了追求高分而背叛自己的誠信,那誰來維護考場的公平正義呢?
根據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的定義,考試作弊與違反學術倫理均同屬於違背「學術誠信」(academic integrity)的範疇。一人考試作弊,侵害的是試場裡頭所有誠實作答考生的權益;此外,考試作弊帶來的傷害,短期的是影響排名,長期的卻是造成人格的崩壞–一旦養成作弊的壞習慣,將對他人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試想一個作弊成性的醫師給人開刀會如何,你敢給他動手術嗎?一個作弊成性的機械工程師做出來的汽車會有多少安全性,你敢開他設計的車子上路嗎?
「勿以惡小而為之」、誠信無價,考試作弊猖獗、學倫事件頻傳,恐比少子化對高教造成的危機與傷害更甚。
作者 / 賴彥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