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稍歇,後疫情時代除了持續監控疫情造成的生理危害外,也應關心人民因疫情衝擊所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
Covid-19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儘管逐漸普及的疫苗施打,以及邊境管制等措施,讓延燒了一年有餘的疫情稍稍緩和,但後疫情時代,除了防範疫情再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帶領社會從疫情恐慌中走出來。在疫情中,有些國家經歷封城,人們失去了行動的自由;有些人不幸失去了親友;有些人則隨時活在染疫的恐懼中。過去一年,許多國家的人民經歷了日常生活的崩塌與動盪,儘管疫苗逐漸普及,管制逐漸放寬,許多人仍然無法擺脫疫情帶來的恐懼與傷痛,足見這場疫情對人們身心帶來的後遺症是如何深遠。
歐洲國家為了撫平疫情帶來的創傷,以各種形式追思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們,例如,曾遭受嚴重疫情影響的英國,各地政府便規劃一定的經費舉辦默哀活動,為疫情失去生命的人們表示哀悼,也在活動中安排對於失去親人的人們心理上的支持。英國政府更於今年(2021)年初宣布規劃五億英鎊經費,用於擴大對人民身心疾病的關懷,尤其是要因應疫情對於人民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事實上,這項英國政府既有的身心健康行動計畫(United Kingdom Government’s Mental Health Recovery Action Plan),本意就是設置來關切人民的身心問題,畢竟心理健康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生理狀態,對全民的健康帶來更大的危害。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國家健康保險(NHS),向來主張人們不要大病小病都去看醫生,人們應該學習保持自我健康,提升免疫力,其方式就是鼓勵人們適當休息、運動以及觀照自己的心靈。如今,因為疫情對社會的重大影響,英國政府規劃特別經費,與聘雇額外的專家,以系統性的協助因疫情所導致的個人身心健康問題。其作法包括加強社區的身心健康服務,協助有身心健康問題的個人能夠近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以及增強校內的身心健康關懷,讓青年與孩童也能夠在身心層面上獲得協助,並確保任何有相關需求的人們都能夠順利獲得協助。
隨著疫情稍歇,後疫情時代除了持續監控疫情造成的生理危害外,也應關心人民因疫情衝擊所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從2020年年初疫情全球性爆發至今,許多國家經濟、社會與政治都遭受無法抹滅的傷害。疫情之初,台灣政府機動且有效的藉由邊境封鎖與隔離管理等政策,讓台灣人民得以享有一整年的正常生活,但隨著全球性嚴重疫情與變種病毒的出現,台灣始終無法自外於病毒的侵擾。今年(2021)五月,台灣人民首次面臨疫情升級,以及各項嚴謹的規範,每天的記者會、各種真假難辨的新聞傳言,聳動的媒體標題與內容,都震撼了台灣人民原有的穩定生活。如今,隨著台灣疫情逐漸獲得控制,疫苗供給也一一到位,生理上的健康有了相對的保障,但過去幾個月來,人民累積的心理的壓力與衝擊究竟應該如何排解,勢必成為疫情穩定後需要嚴加注意的議題。
台灣人民個性務實,對於心理健康的維護普遍較無認知到其重要性。更遑論台灣社會仍然潛藏著壓抑情緒的傾向,包括不願意表露或分享自己的感受、將輕視身心疾病甚至污名化等等。一昧的壓抑情感,甚至刻意的否認真實的感受。對心理健康狀態的忽視,甚至還可能反映在生理上,對民眾的健康帶來無法預期的傷害,更對於全民健保與整體社會的安全造成不可忽視的危險。如今,社會雖然已經逐漸的在轉變,對於身心疾病與情緒表達開始有了更多的認識,但大環境似乎仍未改變太多,政府對於身心照護方面也需要更多的重視與宣傳。在疫情消歇的時刻,人心仍然浮動,對疫情的擔憂與壓力與日俱增,在這非常時期,我們也應該要記得關照我們的內心,適時尋求協助,避免因疫情而傷害了我們的心理健康。
作者 / 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