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對中國強硬作風,後又有總統拜登出兵防衛台灣抵禦中國的具體承諾,種種跡象是否代表美國對台海的立場由「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仍有待觀察。隨著台美關係進入40年來合作往來最密切的階段,台灣的國際地位也隨之更加明確。台灣空前緊張,但也空前安全。
美國總統拜登21日出席CNN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舉行的鎮民大會(town hall meeting)活動中公開表示:「一旦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美國承諾會防衛台灣」。儘管白宮官員隨後不久又出面滅火,強調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政策立場並未改變,然而美國對台海現狀「戰略清晰 vs 戰略模糊」的政策立場,似乎在美國駐中國大使即將上任,以及拜登貌似「公然失言」之際,出現微妙化學變化。
拜登提名資歷深厚的退休外交官伯恩斯( Nicholas Burns)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20日出席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會中強硬表示:「中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在西藏的暴力行為、對香港自治和自由的鎮壓以及對台灣的霸凌都必須停止。」
伯恩斯指出,中國軍機不斷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行徑應受譴責。就台海局勢而言,美國政府有責任讓台灣成為一個強硬的對手,美國應該繼續提供台灣軍備,加強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日漸強硬
美國從川普至拜登政府以來,擁抱中國的熊貓派式微,主張對中國強硬的鷹派抬頭;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在短短四五年內,從戰略夥伴轉變為競爭關係,如今幾近確定已視為是冷戰敵人。學者智庫屢次公開警告西方世界必須嚴肅提防中國的擴張野心,聯邦政府官員甚至直接承認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對中政策的誤判情勢與失敗。
美國一方面逐步撤離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同時將重心移至印太地區,尤其不斷增加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近年來不斷升級和台灣的同盟關係,宣示南海區域穩定與安全的重要性,也加強與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的軍事合作合作,航空母艦作戰群數度進出西太平洋,與周邊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美國對中國的鷹派作風,自美中貿易戰持續到川普任期尾聲,直至後來的拜登上台,路線基本方針並未見明顯改變。2020年7月川普政府時期,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聯邦調查局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聯邦政府重要高階官員,接連公開重砲轟擊中國共產黨,數十年來侵害人權的高壓治理以及違反自由民主的對外控制等惡行。
華府將矛頭指向領導中國政府的中國共產黨,現在美國從政府、國會到民間,反中國、反中共的氛圍明顯已在醞釀。從被動觀察應對到主動採取行動,未來幾年內,南中國海、台灣海峽或是中印邊境,發生區域軍事衝突的機率正在提升當中。
時任國務卿的龐培歐(Mike Pompeo)2020年2月全美州長協會冬季會議(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winter meeting)向台下各州州長表示,「中國正透過不自由的手段滲透美國各州政府及基層,試圖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打壓台灣的交流空間」。
龐培歐的演說大致有幾項重點:一、中國正滲透各州政府各地方層級大打外交戰。二、中國透過孔子學院與千人計劃竊取美國利益。三、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受到北京監視,有些美國官員、學者和組織也受到施壓、遊說、賄賂。四、台灣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雙方會持續發展緊密關係。同時,美國在台協會(AIT)也響應轉載了這場演說。
台灣與美國正發展40年來最好的夥伴關係
時間再往前到2019年,《台灣關係法》40週年之際,與美國在台協會(AIT)相應對等的台灣代表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正式更名成「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在台美雙方政府的共識下,「台灣」和「美國」對等放入事務機構名稱,象徵台美緊密良好的互信關係。
2018至2019年,台美關係在短短一年之內大獲進展,光是檯面上新聞對外公開的就有: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參訪NASA太空中心、立法院長蘇嘉全訪美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美國友台議員推動《台北法案》、《台灣關係法》40週年蔡英文過境夏威夷、《台灣旅行法》簽署生效、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落成、美國升級對台軍售軍備、桃園市長鄭文燦進入美國白宮、蔡英文總統與華府智庫對談、美國聯邦政府高階官員團訪台、《台灣保證法》通過眾議院、台美擴大軍事交流合作、衛福部長陳時中會見美國衛生部長、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會晤美國國安高層。
回到今日,先是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對中國強硬作風,後又有總統拜登出兵防衛台灣抵禦中國的具體承諾,種種跡象是否代表美國對台海的立場由「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仍有待觀察。隨著台美關係進入40年來合作往來最密切的階段,台灣的國際地位也隨之更加明確。台灣空前緊張,但也空前安全。
作者 / 莊承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