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採取私下抵制或特意針對李喜明的作法並不明智,也只是讓美方感到不解,甚至加深美台在防衛戰略的歧見,實在是得不償失。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應該從這次的爭議中學到教訓,思考如何更適切的跟美方甚至國內溝通、對話,讓各界明瞭目前國防戰略的用意,並共同思考如何推進或完善相關戰略,才是明智之舉。
日前媒體報導,今年國防部決定不派高層參加於10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有傳聞指出是因為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以「2049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身分受邀參加,而李喜明主張的「整體防衛構想」跟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不同調,卻有不少美方人士支持其構想,讓有關方面決定改以國防部駐外人員出席的方式,作為對於李喜明跟支持李喜明主張的美方人士的抵制。
對於這些傳聞,雖然儘管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完全沒有這(抵制李喜明)考量」,但是從熟稔美台軍事交流情況的軍事專家梅復興等人,對此事的評論文章所透露的情況看來,顯然此一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無可諱言的是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政策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已經定調,但是這些政策是否能按時完成,甚至是否符合效益,也一直為外界,特別是不少美方涉台方面人士所質疑;而相對的,李喜明主張的「整體防衛構想」強調非對稱防衛能力,則被美國方面視為較為合理的方案,甚至在近日的「蒙特瑞會談」提出相關概念,這無疑讓堅持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政策的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深感不滿,但是吾人不禁想問,難道必須要用不派高層參加美台重要會議的私下抵制方式嗎?「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交流效益,難道不如堅持「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政策遭到美方質疑而賭氣的情緒性反應嗎?
正如梅復興在〈封殺的紅線:國防部實質杯葛「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幕後與正辦〉所指出的:
「『整體防衛構想』(ODC)如果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了,那就透過公開辯證推翻它,並提出可行可恃的新方案取而代之,說服美方這新的構想的確是正確、務實而且可行的,爭取他們支持協助。然而,我方高層此次用「封殺紅線」的突兀方式,向美方逆向表達不滿,既不光明正大,也因沒有說服力而不會收到所希望的成效。頂多只會被美方解讀為台灣在此戰略板塊挪移的關鍵時刻卻仍態度保守、内部意見歧義或政治考慮優先。」
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捨此而不為,採取私下抵制或特意針對李喜明的作法並不明智,也只是讓美方感到不解,甚至加深美台在防衛戰略的歧見,實在是得不償失。執政當局及軍方主事者應該從這次的爭議中學到教訓,思考如何更適切的跟美方甚至國內溝通、對話,讓各界明瞭目前國防戰略的用意,並共同思考如何推進或完善相關戰略,才是明智之舉。
作者 /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