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與其發言人在競逐民意支持時,仍然必須嚴守某些分際、不宜為了特定政黨一己之私而放棄,而「當國家出現外敵,國內各大黨應該放下內部黨爭的成見,團結一致對外」這點,正是分際的其中一環。
台灣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近日參加中天網路新聞台「大新聞大爆卦」節目錄影、討論台獨及所謂兩岸關係的議題時,聲稱引述她在上海工作大約2年時所遇到的台商朋友說法,先宣稱「以習近平的角色, 如果想要謀求歷史上的一個定位的話,在統一這件事情上面,可能不會太手軟,很多台灣人在那邊工作,看得就蠻清楚的,感覺得出來他的野心在哪裡」,再來更聲稱「大陸那邊很多的一些聲音,就是說如果真的給他統一的話,民進黨之前可能都會被清算,說真的民進黨現在這些政治人物他們非常害怕這件事情發生,如果真發生的話,他們會面臨到什麼樣的下場,我們不曉得,但是如果以他們那邊的一些作法的話,我猜應該不會太好看」,儼然有借她口中宣稱的朋友之名,為中華民國.台灣唯一敵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恐嚇目前台灣的執政黨之嫌。
該部影片公開後,旋即引發執政黨多名民意代表及社會多位輿論領袖強烈撻伐,楊女眼看風向不對,隨後改口宣稱是引述朋友發言,但仍未因此澆熄社會怒火,目前議題還在延燒中,但楊寶楨所屬的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仍透過反嗆批評楊女的立法委員王定宇的方式,試圖為楊寶楨圍魏救趙。
筆者認為,楊女的發言如果連同該黨其他要員及發言人過往的言行紀錄來看,不過只是該黨問題的冰山一角。
該黨主席柯文哲最晚從2018年驚險連任台北市長起,言行有益加乖戾的傾向,不僅「兩岸一家親」立場再無動搖,同時也堅持每年參加台灣台北市與中國上海市之間的「雙城論壇」,對於台灣國內的各種社會議題立場更有向中國靠攏的趨勢,尤其是從武漢肺炎爆發全球性大流行疫情以來,從口罩到疫苗再到今年不幸爆發的本土疫情與其善後,無不有與陳時中衛福部長為首的中央防疫團隊針鋒相對、並與中國對台認知作戰相呼應的傾向。而台灣民眾黨在此一基調下所吸納的各方人馬,調性也因此很難逾越以上的情況太遠,合理強烈懷疑,楊女言行不過只是該黨不太向外人表的實際立場的體現罷了,甚至該黨黨內要員有類似楊女此般想法的人,恐怕並不在少數。
雖然從政治實務的角度來看,現在的中國國民黨無論誰出任黨主席,都將會是黨內急統派的奴僕,很難脫逸於韓粉所支持的「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因此有可能在政黨及統獨光譜上出現一個新的權力真空地帶,而這樣的權力真空地帶,將會吸引包含台灣民眾黨在內的廣義藍軍各黨加入競逐的行列;但政黨與其發言人在競逐民意支持時,仍然必須嚴守某些分際、不宜為了特定政黨一己之私而放棄,而「當國家出現外敵,國內各大黨應該放下內部黨爭的成見,團結一致對外」這點,正是分際的其中一環。
民進黨在組黨後到2000年以前、以及2008~2016年的在野期間,無論在台灣內部與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政黨勢力競爭如何激烈,在台灣遭逢中國威嚇時,不僅不會如同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政治勢力般與中國遙相唱和,反而會與當時的執政黨站在同一陣線上,即便當時的政府親中,至少在野的民進黨也不會為了政治利益而向中國卑躬屈膝。這些都是中國國民黨等親中在野黨所無法作到的政治德性。
不過令人感慨的是,台灣民眾黨創黨不過剛滿2年,但由於黨主席為首高層既有立場難以動搖、創黨後陸續吸納的人馬也多半來自於廣義的泛藍陣營,也因此早早染上泛藍政黨常見的惡習,「面對意圖併吞台灣的唯一敵國,無法與政府團結一致對外」不過只是其中一方面,該黨主席以外某些視網路聲量為命的政治人物,為了爭取到更多關注、以期帶來更多支持,不惜在言行方面走向「該黨支持層聽了會很爽、但在該黨支持層以外的社會會引發強烈撻伐」的路線,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高虹安與名嘴朱學恆及黃暐瀚3人合唱「塔綠班之歌」,以及此次楊女假其所謂台商朋友之口,試圖變相恐嚇民進黨與其所執政的中華民國.台灣政府,都是該黨黨內此一集體意識的反映。
既然台灣民眾黨無法達到在野政黨面對外交議題的基本標準,那麼期望楊女等該黨人士「不管有沒有中國工作經驗,都應該對中國共產黨的本質與歷史紀錄有清楚的認識」一事,更像是緣木求魚,以中共在國共戰爭後的處置為例,「國府軍隊與將領早早向共軍投降」不是免死金牌,除了少數樣板被當作起義人士對待以外,多數向共軍投降的國府將領輕則身繫囹圄、入獄關押,重則喪命於「鎮壓反革命」以降大小政治運動,筆者實在無法理解「為何楊女會對『放棄台獨立場、向中國投降,可以保命換來真正的和平』這件事,存在相當高度的自信」。
雖然細究下去恐怕不無問題,但筆者在此不想對楊女加入台灣民眾黨以前的中國工作經歷多作討論,只希望楊女與她所屬的政黨,在經歷這件事情以後,能夠確切體悟到「自己到底作錯了什麼」、「有哪些地方應該改進」,而不是隱藏黨內真實的立場本音、一再護短,並以看似浩大的網路聲量,意圖吸引青壯且非台灣本位立場的民粹層上鉤,近日中國多個省市區限電,已經讓台灣民眾黨與柯文哲的網路聲量出現顯著下滑,再繼續迷信於網路聲量而不務本,只怕後患就在眼前。
作者 / 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