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改名之前,台灣不妨先從將中華隊改稱台灣隊開始,鑑於洛桑協議只限於賽事中,更無限定中文翻譯,若外媒都稱台灣隊,台灣自己哪有還叫中華台北的道理。
東京奧運隨台灣選手表現亮眼,「中華台北」名稱的老問題,再度被提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社會氛圍顯然與2018年東奧正名公投時不同,一來不少外國在賽事轉播都以「台灣」介紹我國代表隊入場,甚至法國媒體直接在頁面中放國旗。
然而,外國媒體主動挺台幫正名的舉動,卻也造成國內媒體另一種尷尬。
因為不少國內媒體仍以「中華隊」進行報導,據傳還有得勝寫中華隊,落敗寫台灣隊的詭異情況。回到爭議起點,仍為中華台北無法代表台灣,亦即現行名稱無法「表彰國家」。
有趣的是,中華奧會在回應東奧正名時的說帖,擔心若中華奧會遭停權,運動員就無法代表國家參加相關賽事。中華奧會似乎同樣在意選手出賽能否代表國家或表彰國家在運動領域的成就。直白說,連結國家與運動員的成就,是運動外交,自然也是政治的一環。
此次奧運俄羅斯因先前違反禁藥規定,遭懲處不得以國家名義參加,包含不能出現國旗、國名、國歌,以俄羅斯奧會代表隊出賽,不就正好與中華民國台灣在洛桑協議下的遭遇相同,在權宜模式下與其他國家「盡量」享有權利義務。
差別在俄羅斯即便不以國家名義出賽,俄羅斯奧會仍舊能說明選手從何而來。而中華台北則被外媒封為地圖上找不到的神秘隊伍。
眾所周知,中華台北的名稱爭議源自過去中華民國對於中國代表權之爭,位處台灣的「台北政府」如何代表全中國。當時蘇聯更曾提出質疑,讓台北政府代表全中國,是否可能讓中國大陸運動員無法參加奧運,違反奧會憲章中的不歧視原則,亦即不能因任何原因歧視導致被剝奪參與奧運。
如今看來,任何以中華奧會改名就宣稱將不得參加奧運的說法,不免有些諷刺。雖然國內奧委會,改名或自組都仍需要國際奧委會承認。但想不到除了中國因素介入之外,不承認的理由何在。回顧洛桑協議,正是為解決台北政府與北京政府所代表疆域問題,國家名稱必須與管轄範圍相符。
現在,台灣代表台灣,中國代表權爭議不在。就待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能否秉持奧運精神處理改名或新申請。至於中華奧會擔心停權、或除權,1959年中華民國奧會早被除籍過,也才有後來以「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名義重新獲得會籍的歷史。
推動改名之前,台灣不妨先從將中華隊改稱台灣隊開始,鑑於洛桑協議只限於賽事中,更無限定中文翻譯,若外媒都稱台灣隊,台灣自己哪有還叫中華台北的道理。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