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個仍在求學階段的⼤學生,應該培養「自律的⾃我修養」,就如同《大學》和《中庸》的「君⼦慎獨」,無論外界再怎麼變化,⾃己做事的習慣不能被外力改變,⾃己對⾃己的要求也絕對不放低。我在疫情衝擊之下,大學生活的學習過程中,多了反思也多了珍惜,對於「責任」有了更深層的領悟。畢業進入複雜社會必修的這⾨課,能提早修習,也算是這波疫情額外的收穫。
「失去才懂得珍惜」,經歷過死亡的恐懼,每個⽇常都將變得⼗分珍貴。
在安逸的生活下,我們猝不及防迎來了這波疫情的衝擊,這段⽇子我們失去了太多,染疫死亡無時無地在上演,染疫恐懼存在每個人的心中,⼈與人之間的連結與信任不見了,連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與互動也不見了。
蘇格拉底教育共享的理念,2020年全球因疫情更徹底實踐了,打破空間的限制,刷新教室的定義,螢幕傳送影像與聲音,取代了原有的上課模式。線上教學是我們在不得不的況下,所達成的共識,也許對於許多大學⽣來說這是⼀件浪漫的事,可以睡得更晚,可以老師點名時再進入課程,可以在鏡頭外無拘無束,但就我⽽言,疫情之下剝奪了我對於學習的樂趣。停課通知當天,我就知道我會想念上課時與老師你來我往的申論,也會想念星期三和好同學共渡的通識課, 想念講台前幾排總是空蕩蕩的教室,甚⾄是那些姍姍來遲補點名的同學氣喘吁吁地回應聲。
雖然線上課程省去了上學通勤、課間空堂、打工這些瑣碎的時間,我的大學生活突然多了充裕的時間可以任我規劃。我依舊維持著早上七點起床的⽇常,卻增加了晨間冥想的習慣, 透過⾃我對話與感知,驀然發覺⾃己的靈魂與軀體,似乎是陌生地共存了⼆十年,追求過多的物質生活與3C。身為藝術人,應該要讓自己的世界以藝術為核心,儘量減少庸俗的物慾。疫情期間,透過⾃我省思,發現這段⽇子收穫的其實也不少,或許是在媒體報導中感受到堅守職業的熱忱與魅力,或許在問候的訊息中體會到⼈情世故的溫暖,抑或有關個⼈與身邊⼈事物和國家的生命共同體,更重要是越發珍惜⽣命的可貴。這些平常我們疏於觀察與體悟的事件與感受,透過這次疫情的摸索體悟,萌發出⼀個更積極⾯對⽣活的⼼態,在腦海中波濤洶湧,累積了蓄勢待發的作品靈感。
⾝為⼀個仍在求學階段的⼤學生,應該培養「自律的⾃我修養」,就如同《大學》和《中庸》的「君⼦慎獨」,無論外界再怎麼變化,⾃己做事的習慣不能被外力改變,⾃己對⾃己的要求也絕對不放低。我在疫情衝擊之下,大學生活的學習過程中,多了反思也多了珍惜,對於「責任」有了更深層的領悟。畢業進入複雜社會必修的這⾨課,能提早修習,也算是這波疫情額外的收穫。
作者 / 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