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微歧視的概念,是想讓具有善意但不理解同志族群的人知道,雖然你不是惡意,但透過這樣特別點名的方式卻還是真真實實地傷害了同志族群。如果要避免歧視的話,不是將某族群標籤出來後才說並沒特別否定該族群,而是本來就不該特別把某個無關的屬性特別標籤出來。
前幾天(7/12)柯文哲在防疫記者會中提及廣義家戶感染時,提及「聚在一起打麻將是一個問題」、「同志團體也是一個問題」。但事實上無關乎哪種性傾向只要群聚就可能染疫,然而柯文哲及其市府團隊表示,柯只是平舖直述地提及同志族群,並沒有否定特定族群身分或認同,所以並沒有汙名化同志族群。
沒有特別否定同志族群就不構成歧視了嗎?筆者嘗試使用精神醫學家Chester M. Pierce和Derald Wing Sue所用的概念「微歧視」(microaggression)來剖析柯文哲隱藏的偏見觀念,微歧視的意思並不是說這種歧視比較微小無害(其實通常反而更有害,見下段的分析),而是說這種歧視方式是藏在善意背後的隱微歧視,微歧視這個概念要強調的是在主流社會中很多時候「自以為無害」、「沒那個意思」的言行,卻還是會造成接收到訊息的不同族群感到受傷。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性偏見》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瑪札琳.貝納基(Mahzarin R. Banaji)、安東尼.格林華德(Anthony G. Greenwald)用內隱關聯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發現人類潛意識的刻板印象雖然很少顯現在意識上,但這種沒意識到的偏見卻影響了社會上的很多層面,進而引導公共政策的走向,主流社會無意中讓弱勢族群處在更為不利無形的壓迫狀態。柯文哲的市府發言人表示柯只是善意提醒、平鋪直敘科學事實,並沒特別否定同志族群,怎麼會有歧視的問題呢?因為他所具有的偏見是他自己也都沒有意識到的,即使說話者沒有惡意,但聽的人還是受傷了,這個就是微歧視所要表達的意思。
而事實上,微歧視對同志族群的傷害可能更高過那些明顯惡意的歧視,理由是在微歧視的意義下歧視者往往習焉不察自己的歧視觀念,傷害了人卻不自知,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只會矛盾地更「容易」去傷害到人,《善良的歧視主義者》一書中便提到這個想法,越是自以為「『沒有歧視』的想法,或許正是迫切地希望自己不要是個做出歧視言行的人。然而,很可惜的是,愈是如此渴望的人,反而矛盾地做出歧視言行的可能性愈高。」
透過微歧視的概念,筆者也是想讓具有善意但不理解同志族群的人知道,雖然你不是惡意,但透過這樣特別點名的方式卻還是真真實實地傷害了同志族群。如果要避免歧視的話,不是將某族群標籤出來後才說並沒特別否定該族群,而是本來就不該特別把某個無關的屬性特別標籤出來。
作者 / 朱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