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地圖與都市計畫看不到的台北,始終沒有納入市府的政策視野,以至於防疫措施無法對症下藥,也導致疫情爆發後,市府無法掌握萬華茶室的人群活動狀況,這是此次疫情向全台擴散的根本原因。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連結)是台北城市發展史的重要著作,作者提出一個有創見的概念:清代官府無法直接統治地方社會的老百姓,只能透過紳商間接治理,因此對於人口與土地都僅有模糊的認識,此時為官府「看不見的台北」。到了日治時期,殖民者透過現代化的統治技術,包括強有力的警察制度,以及精準的人口與土地調查等,終於達成數目字上的管理,於是成為政府「看得見的台北」。
進入廿一世紀以後,照理來說,現在的台北應該也是「看得見的台北」。不過遺憾的是,今年5月以來在萬華茶室爆發的疫情,讓我們發現,萬華茶室與周邊區域的非正式經濟部門,這正是「市府看不見的台北」。
萬華茶室(有女陪侍的特種行業,又有「茶店仔」等稱呼)的存在有其歷史根源,可以上溯至清代河港的風月場所,至日治時期,官方劃為「遊廓」以便集中管理,戰後轉化為寶斗里的公娼制度。不過,隨著1997年市府驟然宣布廢公娼,由於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萬華的情色產業並未消失,而是走入地下化。
市府對這個議題的態度可說是眼不見為淨,只要求「小姐」不要上8米寬以上的大馬路拉客,在疫情爆發之前,還能看到警察在廣州街、西園路口站崗,把茶室圍堵於6米以下的小巷內,至於巷弄內的攬客行為則被默許。雖然柯文哲在第一任市長任內傳出,對萬華是否成立性產業專區不預設立場,但前提是地方居民要有共識,新聞一出,激起正反兩極的對立意見,這個討論無疾而終。
正因為萬華茶室長期被汙名化,在這次疫情爆發後,許多茶室與周邊行業的工作者,以及前來消費的客人都噤聲,市府亦難以及時從事疫調。直到有的確診者發病後,才吐露曾經在萬華有過「人與人的連結」,許多人驚覺,原來萬華茶室的人際網絡與消費市場遍及台灣各地,遠遠超乎眾人想像。
反過來說,如果市府當初能正視萬華茶室的存在,使之納入正式的管理機制,在平時就建立基礎的調查資料;疫情爆發之前,就有適當的防疫措施;疫情爆發之後,市府也能迅速透過疫調掌握人群足跡。那麼,這次全台疫情就不會如此嚴重。
總而言之,這個在地圖與都市計畫看不到的台北,始終沒有納入市府的政策視野,以至於防疫措施無法對症下藥,也導致疫情爆發後,市府無法掌握萬華茶室的人群活動狀況,這是此次疫情向全台擴散的根本原因。
作者 / 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