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的惰性文化跟對於改革的抗拒,比任何人都想像的還要頑強並且持久。倘若無法從人事、體制、價值觀等各層面施行徹底的革新打破今日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的惰性文化,那麼今日美方提供的軍事交流與協訓不僅可能受到桎梏而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在我國軍政界出現變化時,遭到反改革勢力反撲的機會,「明德專案」的前車之鑑值得吾人警惕。
近日媒體報導,美軍和我方軍隊的交流熱度逐漸升高,據指出,除了美軍「安全合作旅」之外,包括美國陸軍、海軍及陸戰隊特戰部隊也積極和我陸軍特戰部隊進行交流與協訓,相關報導指出日後陸續會有其他美軍特戰單位來台協訓。
這則消息對於關切台灣局勢的人們而言,無疑是值得鼓舞的好消息,不過,吾人在樂見台美軍事交流升溫之際,仍然有一個不吐不快的疑慮,那就是美軍方面的交流與協訓,是否能克服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長年抗拒變革的惰性文化?
事實上,在相關報導傳出之後,許多論者在網路相關討論都質疑以國軍主事者的態度是否真能提供充分的空間跟支持讓國軍,特別是陸軍從美軍方面的交流與協訓當中學到東西。更有甚者,不少曾有軍旅經歷的網友更以自身經驗指出軍方高層主官以「國情不同」抗拒美軍方面訪問團的建言、以應付督導的心態面對美方的交流、甚至在跟美方協訓演習時因為不斷出狀況自知敗局已定,還想照國軍陋規找關係要求美方手下留情更改演習結果種種不堪情事。
前述情事或許是單方面的說法,但是跟過去大家所認知的國軍內部文化相符,而從國軍過往跟外國顧問團互動的歷史軌跡看來,彷彿似曾相識,如過去國府在1963年成立「明德專案」委請西德陸軍退伍將校對於國府陸軍改革提供建言就是一個前例。
在持續到1975年為止的「明德專案」,西德陸軍退伍將校組成的顧問團在改革國府陸軍上作出不少貢獻跟措施,例如建立山地作戰實驗部隊、建議改善陸軍將官員額過多的弊病、禁止將官在演習時看小抄跟私下「喬」演習結果、鼓勵陸軍中基層軍官就看到的問題直言表達等等。但是在這些轟轟烈烈的改革,也讓國府陸軍高層的反改革勢力感到忌憚,開始在找機會抵制,除了以「此案立意甚佳,惟不合國情」的藉口延宕改革措施、待西德顧問結束視察離去之後變臉要部隊官兵繼續照過去老規矩做事之外,更串聯起來等待反撲的機會。
隨著當時支持此一計劃最力的陸軍總司令于豪章意外墜機重傷及總統蔣中正的去世,使「明德專案」失去最主要的政治支持者僅剩蔣緯國孤掌難鳴,國府陸軍的反改革勢力抓準機會說服新強人蔣經國中止「明德專案」,相關改革全數撤銷,而「明德專案」的資料、講義等文件即使在蔣緯國懇求之下也未能得到妥善保存任其散佚,讓這場改革落得當時擔任翻譯官的王玉麒感嘆「春泥了無痕」的唏噓結局。
今日重提「明德專案」的過往看似是舊事重提,跟美方協訓的新聞也似乎無甚關連,但是其實是有的,試看今日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對於許多赴美受訓幹部所提建言的輕視甚至敵視、頂尖軍校生念美國軍校返國後多難以在軍中立足、不斷以「國情不同」抗拒美方建言等等現象,都顯示出這股抗拒改革的惰性文化在今日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的根深柢固。
將近半個世紀前的「明德專案」讓吾人知道,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的惰性文化跟對於改革的抗拒,比任何人都想像的還要頑強並且持久。
倘若無法從人事、體制、價值觀等各層面施行徹底的革新打破今日國軍,特別是陸軍內部的惰性文化,那麼今日美方提供的軍事交流與協訓不僅可能受到桎梏而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在我國軍政界出現變化時,遭到反改革勢力反撲的機會,「明德專案」的前車之鑑值得吾人警惕。
作者 /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