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柯文哲治理下的北市衛生局發生何事,優先給施打診所大量疫苗,或「志工」們的施打理由為何,疫情下使用專屬的特權,就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傷害了整個群體,該罰、該罵、更該公開名單讓人看看有哪些人表裡不一。
台北市長柯文哲身陷好心肝診所疫苗濫發醜聞,不料日前深夜一篇道歉文「歸根究底,想打疫苗,想搶疫苗,都是出自「人性」,如果疫苗足夠,台灣怎麼會有疫苗特權階級?」的卸責說法,再度引發輿論撻罰。
有趣的是,早在好心肝新聞爆發的當晚,另一家媒體主筆室也發出快評寫道「在疫情嚴峻偏偏疫苗短缺之際,搶打本來就是人性,但該要質問的是,是誰讓大家沒有足夠的疫苗可打,變成優先性甚至是階級、特權之爭?」
兩者看法乍聽之下有理,但只要以其他詞語套入就很容易發現其中邏輯荒謬的。尤其,柯文哲「如果……夠,怎麼會有人……」句型,在網路更引起造樣造句比賽。
若以「真確」一書中所歸類的直覺偏誤判斷,則是屬於怪罪型的直覺偏誤。直白說,就是怪天、怪地、不怪自己。若同理可證,試問其他縣市政府,有爆發如此誇張的爛打疫苗醜聞?
至於「如果有足夠疫苗,還需要搶?」的假設性問題,先撇開「資源有限而欲望無窮」的經濟學基本。只要回歸人性,就會了解人絕對不會以有疫苗而滿足,有疫苗之後還會有人要比施打順序。誰先打誰後打的虛榮,同樣會引起特權插隊問題。
單純以為數量足夠,就不用搶,是忽略了特權使用背後的本質不平等。如同部分已遭證實施打「志工」有電商董事長、住豪宅的知名藝人,不正是金錢與名氣的集合。加上其他未曝光的大人物,基本就滿足一般貧窮與富有對立的想像。
然而,特權問題疫情爆發前就存在。只是影響範圍較小,其他人並不在乎。如今,疫苗稀缺全台灣、全世界如此,為了自身、家人健康,需要施打的每個人,某種程度都有利益衝突。因此,更需要法律制度加以規制,身為人都有自私性格。
一律將出於自私動機的違法違規都推給人性本如此,也是鼓吹另一種弱肉強食下的實力原則。其實所有特權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使人豁免於法律的管束,或得到某些法律未禁止之事的專屬權利。
不論柯文哲治理下的北市衛生局發生何事,優先給施打診所大量疫苗,或「志工」們的施打理由為何,疫情下使用專屬的特權,就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傷害了整個群體,該罰、該罵、更該公開名單讓人看看有哪些人表裡不一。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