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屠殺到現代工業的動物屠殺,都一再凸顯現代文明該如何正視、思考「他者」的重要性,不管這個「他者」是文化或種族上的「他者」,還是物種意義下的「他者」。惟有願意「面對面」正視「他者」的苦難,人類文明才能減少各種「大屠殺」。
近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升溫,黎巴嫩和敘利亞也加入戰局,中東的衝突至少可以上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以巴的衝突、戰爭就未曾中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日戰爭)。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壓迫和侵占,在約旦河西岸設立屯墾區,使得許多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成為中東的難民。
電影《你只欠我一個道歉》(連結)就是以六日戰爭為背景,發生在黎巴嫩的故事。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信奉基督教的黎巴嫩居民和一位巴勒斯坦難民因為一件小事而鬧上法庭,最後引發全國衝突的故事。他們的衝突,不只是因為文化、宗教的不同,還有戰爭帶來的仇視和憤怒。
回到以巴的問題,這不會只是兩個國家、兩個種族的衝突,背後也牽涉到美國的介入,深究下去,會觸碰到所謂的「文明衝突」。
要反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造成的傷害,必須要理解猶太人在歷史上不斷被驅逐、歧視、汙名化乃至於被屠殺所帶來的創傷。建國之前,他們到處流亡、居無定所,沒有自己的國家。社會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的分析,當時的歐洲人普遍認為猶太人不屬於任何國家,也不會對所在的國家產生認同,故不會有愛國心。猶太人的「猶太性」具有一種「陌生性」,他們的存在代表著破壞、騷亂、威脅和無序,他們被視為國家內部的敵人。
二戰和大屠殺事件之後,歐洲接近三分之二的猶太人遭到屠殺。
挪威哲學教授史文德森(Lars Fr. H. Svendsen)在〈何謂邪惡?〉裡指出,沒有一個暴君或獨裁者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就能造成種族屠殺,這需要一群人願意去屠殺另一群人才會發生,他說:
「只要有大群人支持並參與其中,這種暴行就會發生。沒有哪個暴君或獨裁者能憑一己之力去迫害一大批人。而且,多數參與迫害的人也知道孰善孰惡。他們明知不能對同胞實施酷刑和殺害他們,可是他們不會讓這種見解影響他們的行動。」
「大屠殺必然代表了特殊的邪惡勢力,但它是由普通人實施的,包括發動大規模清洗、釋放毒氣、縱火、洗劫村鎮、進行人體藥物試驗、殘害猶太人以便將他們的骨骸捐獻給德國大學的解剖系統做研究——這些作惡者的道德觀無法用來區分大屠殺和其他種族滅絕。」
換言之,種族屠殺通常不是十惡不赦的人造成的,而是在社會上過著一般生活、跟你我無異的普通人促成的。
鮑曼在《現代性與大屠殺》中主張,促使二戰大屠殺的深層結構原因不是反猶太主義(反猶、仇猶是上千年前就存在的問題),而是現代性文明。現代性文明構成大屠殺的必要條件,它帶來了理性的工具化、官僚化、科層化以及技術管理的程序化,還有現代性的技術產物如毒氣、焚化廠等,凡此都讓大屠殺得以發生。
如何避免人類文明再度發生類似的大屠殺事件,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時至今日,不只是人類被大屠殺,動物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關鍵評論」之前刊載了〈人類打造的肉類生產機器——食品業是造成絕大多數動物痛苦的產業〉一文(連結),這篇文章對動物遭遇各種折磨、虐待、被屠殺的方式有相當細緻的描述,讓人想到集中營的各種科層化管理和不人道的對待方式。
例如,母豬被關在窄小的空間裡不斷受孕,而出生不到4週的小豬,會被拿去催肥。在這個過程,若長不大的小豬會被「安樂死」,執行的方式是抓住小豬的雙腿,用力一甩,讓小豬的頭直接撞到水泥地板當場死亡;健康的小豬會在沒有麻醉和打止痛藥的情況下,被剪去耳號、尾巴、針齒與雄性去勢。
此外,母雞也會被剪去1/3∼1/2的鳥喙,關在比A4紙張一半大一些的空間裡,活著的唯一價值就是產卵,一旦產能耗盡則會被用來煮湯。為了誘發母雞的產卵週期,母雞會被禁止飲食10到14天。母親產下的若是小公雞,小公雞不具有太多的經濟價值,通常會被活生生地絞碎、毒氣殺死、悶死、電死,又或者被丟進碎木機裡絞死。依據統計,美國每年至少有2億6千萬隻出生的小公雞遭逢此劫。
不只是豬和雞,牛和魚類也有類似的遭遇。換言之,現代科技帶來的工業化、集約式生產方式,使得動物成為了被大規模屠殺的對象。
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是要鼓勵人們吃素,因此引起反感。但其實不必這麼快就進入到是否要吃素的討論,而且一旦落入這個爭議,會使得更多人不願意去正視動物受虐的問題。
如何反省現代性的工業化與技術管理,才是當前值得正視的問題。
從人類屠殺到現代工業的動物屠殺,都一再凸顯現代文明該如何正視、思考「他者」的重要性,不管這個「他者」是文化或種族上的「他者」,還是物種意義下的「他者」。惟有願意「面對面」正視「他者」的苦難,人類文明才能減少各種「大屠殺」。
最後,也許我們可以好好思考一個問題:當年德國人對猶太人被關在集中營的事表現得冷漠、漠不關心,間接促成了這起歷史上的大屠殺事件,當今面對動物類似的遭遇,若我們也不關心、不在意,是否也間接參與了人類文明的「大屠殺」?
作者 / 陳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