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要採取健康碼的策略,可以只要求用戶填寫名字及電話號碼,就能避免收集敏感個資。並且不在健康碼的外觀上顯示個人資料或顏色,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資料外洩。此外,再搭配上台灣現行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台灣的疫調就能做的滴水不漏且有效率,同時又不侵害過多的人權。
過去台灣對疫情警覺性高,提早將疫情控制在本土社區之外,因此可使用人工的疫調方式,來匡列可能與確診者的接觸人士,以及公布確診者足跡。然而,現在因為防疫的鬆懈,本土開始爆發多源頭的社區感染,且感染源、感染時間皆不明的情況下,如何進行人工疫調呢?確診者是否能完整記住所有過往行蹤,令人相當質疑。
身為一個科技大國,台灣應該可以仰賴更多大數據的應用來協助防疫,例如使用掃描QR code碼,來作為進入室內場所的實名登記,資料並即時上傳至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作為後續疫調使用。此舉不僅可以減低填寫紙本資料過程的群聚,以及避免姓名、電話個資遭受店家外洩,還能減少人工疫調的不完整。
關於這種QR code的方式,其實在部分台灣學校已經開始使用,例如台師大進出教室,也能利用來掃描QR code登記,不僅不用重複填寫資料,資訊的保存也更加安全。個人進出資料統一由學校保管,並會在一個月後自動銷毀,比起紙本的方式更加安全。
這樣的防疫方式,也使用在中國。在去年2月時,中國就已經開始使用QR code來作為防疫政策之一,稱之為防疫健康碼。只要進出公共場所,皆需要掃描或出示個人健康碼。並將個人的QR code與健康狀態做連結,一旦與確診者有所接觸,QR code就會從綠色轉為紅色。
然而,中國的方式也飽受批評,原因在於中國要求每個使用者要實名認證,並配合臉部掃描驗證,造成個資過度收集的疑慮。以及中國在健康碼的顏色變化上,並沒有明確的標準,造成健康碼變黃色或紅色時,民眾會感到恐慌。
因此,如果台灣要採取健康碼的策略,可以只要求用戶填寫名字及電話號碼,就能避免收集敏感個資。並且不在健康碼的外觀上顯示個人資料或顏色,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資料外洩。此外,再搭配上台灣現行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台灣的疫調就能做的滴水不漏且有效率,同時又不侵害過多的人權。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