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作法上,應鬆綁衛福部的<磁振造影機(MRI)申購標準>規定,納入「有常態配置放射師的大型診所」,也可以設有全身型電腦斷層掃瞄設備,這樣或可「更普及」的管道以「及早」掌握台灣有多少癌症潛在人口,進行「普及篩檢」才有可能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才有可能達成「增進抗癌人口排名」的政策新目標。
近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舉行「為早期發現癌症挽救國人生命,鬆綁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購置許可法規」公聽會,足見癌症對國人生命的殺傷力。
癌症是造成國人死因的第一位!據媒體報導:我國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就有297人罹患癌症,在全球45國中排行第10名,堂堂擠進全球前10大,對於國家競爭力是一項負面因素。換言之,如何「提升抗癌人口排名」,應該是衛福部因應癌症的積極目標、政策新目標,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目前,依衛福部的<磁振造影機(MRI)申購標準>規定,購置醫院應為區域醫院(含準區域醫院)以上之醫院或經本署專案估認與前述資格相當之醫院,且設有全身型電腦斷層掃瞄設備。但是,尤其是面對癌症,僅開放區域醫院或可達成「降低癌症人口數」的消極性目標,卻無法達成「提升抗癌人口排名」的政策新目標,也不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政策作為。
從公衛的定義來看,「普及篩檢」,適用於沒有癌症症狀的人找出可能罹患的癌症,才是因應「提升抗癌人口排名」的妥適政策作法!有部分專家說:癌症可以算是一種慢性病,也不是特定人或對象會有的病,「找病症、解決病症」而非「找病人、解決病人」,才是因應癌症的新思維。
因此,在具體作法上,應鬆綁衛福部的<磁振造影機(MRI)申購標準>規定,納入「有常態配置放射師的大型診所」,也可以設有全身型電腦斷層掃瞄設備,這樣或可「更普及」的管道以「及早」掌握台灣有多少癌症潛在人口,進行「普及篩檢」才有可能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才有可能達成「增進抗癌人口排名」的政策新目標。
作者 / 孫榮富(資深國會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