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施打和如何選擇疫苗,是每個人自己切身的問題。只要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思考各種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斷,並承擔其後果,就對得起自己了。
最近,要不要打疫苗或選擇何種疫苗,成為大家關切的議題。
我不是感染或免疫的專科醫師,只是具有一般醫學知識的精神科醫師。在疫苗問題議論紛紛、真假信息莫辨之際,我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若有錯誤或不清楚的地方,希望疫情中心的專家們提出說明、澄清,以釋個人及大家的疑慮。相信這是最好的國民衛教方式。
要不要打疫苗?這是一個醫療上利、弊的風險判斷。雖然有看法、選擇的差異,但,有其該有的合理客觀標準。它,讓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台灣的B型肝炎防治計劃。台灣的B型肝炎一直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死因,且居高不下。長期以來,成年人的感染率/帶原者達15-20%,如何防治,已呈現束手無策。當時,正値蔣經國執政,開始由已故宋瑞樓教授(台大)、陳定信教授(台大)及目前仍持續研究的廖運範教授(長庚)等專家主導制定及推動防治。B型肝炎疫苗在1980年初被開發後,台灣開始訂立B型肝炎十年防治計劃。於1984年對帶原母親之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隨後,於1986年開始對所有新生兒施打。歴經二十年的努力,終於成功的將B型肝炎傳播有效的壓制,也大幅降低其所造成的肝硬化、肝癌的死亡率。現在的年輕人不再為B型肝炎所困擾,即是前輩們多年努力的成果。這段大規模實施肝炎疫苗防治成功的過程和成果,曾多篇被刋載在傑出的學術期刊上。如今,已有80個國家以上,已在實施。這是台灣醫療首次對世界提供的重大貢獻。
這些前輩的前瞻性努力,証明了當傳染病的社區感染已達某一程度後(台灣當時是15%-20%),除了計劃性的大規模社區疫苗注射預防外,似乎已很難有效控制。以目前武漢肺炎的流行狀況,台灣雖然控制得相當嚴謹,並無社區感染,境外確診者亦皆在管控之中,不過,若考慮國外疫情的嚴重度及未來邊境開放後所可能面臨層出不窮的風險(你、我出境或外人入境),要不要打疫苗,即不難自己做出決定。
至於疫苗的選擇,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目前施打的疫苗,以美、英研發製造為主。不管是輝瑞、A-Z,至少皆已通過G7(美、英、日、法、德、加、意)諸國之FDA核准,且為世界各國搶購,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大概不必懷疑。A-Z的血栓事件,歐洲有數國暫停施打,只是正常的例行性監控作為。在國際規範中,上市的藥物一旦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導致住院或死亡等),皆須報告及接受審查是否與該藥物有關。若無關,才可継續使用。歐盟既已澄清為無關,疫苗使用之安全性,自不必太過憂慮。事實上,從美國已施打上億劑及英國、歐盟已施打數千萬劑,並未出現相關的異常嚴重不良事件來看,只要隨時留意各疫苗發佈的該注意事項是否有更改或增加做為遵循和參考,除特異體質外,理應無大礙。
從B型肝炎防治的實戰中,台灣培養出優秀的人材和團隊,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再從SARS的實戰中,持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和團隊,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此次武漢肺炎防治所面臨的複雜性,更甚於前二次戰疫。前輩們經驗和精神的累積、傳承,使這一代指揮中心優秀人才和團隊的表現,難得的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眼光,也突顯出台灣醫療令外人不容忽視的實力和靭性。坦白講,像台灣這樣具有實戰防疫經驗的國家,世界上實屈指可數。只要看指揮中心依規劃一步步推動計劃,即可看出台灣的防疫,並不是倖得。
任何被認可、核准的疫苗/新疫苗,無可避免的,必然存在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但,其利、弊評估及風險管控方式,皆有一定的醫療專業上的國際規範。對人體的可能受傷害風險,必須降至合理、可接受的範圍(利必須明確大於弊)。尤其,在使用過程中,任何相關的資訊必須保持透明,且隨時做必要的修正,同時,亦必須在告知與同意的原則下,供人自由選擇。這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該有的制度要求和態度。我多年來都依衛福部建議,每年打流感疫苗,也按時接受鏈球菌疫苗的注射,並未出現問題。
打過流感疫苗的人大概都知道,不會(至少會避免)全部人使用同一廠牌或同一批號的疫苗。這是常態,無關療效/安全性,主要在於分散風險及易於檢討及追查問題來源的正常作為。有關武漢肺炎新疫苗的選擇,我認為應該遵重個人的意願。我個人的原則是,只要G7國家中至少有二或三個以上國家的FDA核准通過,除非被列在該注意或除外中,否則,我會遵循衛福部的規劃,任何一種,我都接受。會去打,也願意承擔該有的風險。
最後,對此次疫苗的爭議,我個人有點意見。在世界疫情嚴重,各國競相爭取被公認的美、英等國疫苗時,中國國民黨少數政治/公衆人物卻配合部分媒體抄作,從最早的唱衰台灣休想得到美、英疫苗要求開放中國疫苗,到扯上九二共識,再扯到中國疫苗是兩岸的潤滑劑等等,實在荒腔走板。既背離醫療常識,也不知云。對衞福部疫苗的選擇有任何意見或疑慮,應堂堂正正的針對其選擇標準、是否符合該有的國際規範及如何施打等實際問題,要求政府正確、清楚的說明。這些才是人民關心的重點,也是身為政治/公眾人物該有的職責和態度。
要不要施打和如何選擇疫苗,是每個人自己切身的問題。只要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思考各種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斷,並承擔其後果,就對得起自己了。
作者 / 楊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