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若只是單純追求直接民主,而不考慮自身的組織發展與社會影響力,未來在台灣社會任何議題,將會變成單純的兩大黨選邊站,唯一破解的方法,還是紮實的進行組織工作,不要對直接民主有過度的浪漫幻想,公民投票需要公民深化來實踐,否則公投在當今社會,只是政黨透過這個制度以及民生議題來鬥爭的武器。
從總統全民直選開始,台灣人對公民投票,人民一張一張選票決定國家事務有著過度的浪漫與想像,也許是中華民國戒嚴的高壓,讓人們抓緊任何一點可以奪回自己權利的舉動,儘管只是一張選票我們都想要爭取。但這樣過度的浪漫現在正在侵蝕著台灣社會。
從太陽花運動後倡議《鳥籠公投》的下修一事,想要打破著名的雙二一門檻(投票數必須超過一半、同意票大於反對票,公投才生效)一事來看,台灣追求直接民主的心情未曾改變,那時不少志工在街頭簽連署,想要使用「鳥籠公投」來破除「鳥籠公投」,而這件事情在民進黨第一次全面執政後也順應廣大的民意,還權於民,除了大幅下修公投提案、成案及通過門檻,有效同意票達選舉人總數1/4以上即為通過,甚至廢除公審會、讓18歲公民有投票權。
還權於民發生了,但是公民社會因此更進步了嗎?非也。於2018年時,是首次十幾案公投提案綁大選的瘋狂之年,各個議題殺到見骨,公投的宣傳小卡紛飛,每一個議題都重新回到街頭,彷彿台灣正在進行熱鬧的討論,但結果不如預期,象徵進步這方提出的公投全軍覆沒,而2018年也是所謂「韓流」崛起之年。
公投雖然是還權於民,但這是奠基在一個重要的基礎上:社會影響力。也就是說,依照過去的經驗來看,第一階段需要近五千人連署、第二階段需要近35萬人連署,而多數的公民團體於第二階段就略顯無力,這會導致什麼結果?目前在台灣社會擁有這樣社會影響力的團體,就是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有這樣的人力資源做公投連署動員,只要自身組織的基本盤就可以通過連署,這也導致將來在台灣社會所有的公投題目,勢必需要跟這兩個政黨結合。
如反萊豬公投直接由中國國民黨發起,隨即在日前衝破門檻,預計在今年八月舉行投票,但是守護藻礁公投,卻因為兩大政黨沒有關注,因此面對35萬張連署書,無法透過政黨動員快速累積連署書,還是必須非常辛苦才能通過門檻。
公投的門檻不再是問題,台灣社會已經成功破除鳥籠公投,但是公投卻淪為兩大陣營的鬥爭武器,因為台灣的公民社會目前尚未有任何組織自身發展出足夠的社會影響力進行連署,也就代表,如果台灣社會發起任一公投,若想通過,勢必容易跟兩大黨結盟,這將導致公投第二階段通過與否將會被兩大黨主導,這對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實在稱不上健康。
筆者仍在觀察今年八月公投的結果與公民社會的反應,還無法下一個定論,但筆者推測,社會運動若只是單純追求直接民主,而不考慮自身的組織發展與社會影響力,未來在台灣社會任何議題,將會變成單純的兩大黨選邊站,唯一破解的方法,還是紮實的進行組織工作,不要對直接民主有過度的浪漫幻想,公民投票需要公民深化來實踐,否則公投在當今社會,只是政黨透過這個制度以及民生議題來鬥爭的武器。
作者 / J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