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者全盤推翻考試的公信力,面試、學習歷程檔案等人為變數操弄一切,階級複製的台灣社會,還會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勵志故事嗎?
民國108年起,大學申請入學成績採計國英數三科再加上社會或自然其中一科,最多五選四的作法,回到聯考年代自然組與社會組的分野。民國110年的大學學測個人申請「五選三」成主流,有四成一校系只參採三科,連台大電機、資工系、清大化學系等等都不採計國文科,只採計英文、數學、自然三科,清大電機系乙組更早在民國108年起就只採計數學和自然兩科。
學測五選幾背後的深層問題,恐怕值得深思。
首先,大學招聯會由清大主導,結果清大卻不相信各學科級分背後的鑑別度,紛紛只採計兩或三科當作申請門檻,這現象不是很諷刺嗎?清大在第二階段藉由面試與筆試來篩選「大量」通過第一階段申請門檻的學生,收到滿滿的報名費也就罷了,學生要準備學測考科、也要準備清大筆試的科目,大學學測淪為清大的前測工具,更造成頂大開始效尤。
當有越來越多的明星大學科系採計「五選三」的方式,大學學測成績「低落」的公信力被看破手腳。109學年度大學學測數學科有高達11.22%的考生拿到滿分15級分,國文科的頂標與前標分數均為13級分,就是試題信效度嚴重不足,沒有鑑別度的鐵證。民國90年起,大學學測捨棄百分制而採十五級分的計分方式,這種光怪陸離的計分方式,當初喊著美好願景的推動者要出來負責嗎?
其次,過去大學學測採計五科共75級分或是這兩年的「五選四」共60級分,醫學系、牙醫系或頂尖的電機系、資工系都已經到了「零容錯」、分毫不可有差錯的地步,採計「五選三」、「五選二」的方式只會讓超篩學生數再度創新高。
一堆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生滿懷希望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試或筆試,最終還是窮忙一場。大學招聯會應先將大學學測的「考試定位」說清楚,否則明星大學科系視學測分數如敝屣,全體高三生汲汲忙碌於學測,不是一場笑話嗎?
最後,學測分數僅供參考,第二階段的面試變成一張空白支票,任由各校系自行填寫錄取與否。過去的聯考年代,不分權貴、平民,考得好成績可以上頂大,你我不用擔心家裡社經地位較差就絕緣明星大學。當學測採計科目越來越少,一堆人通過第一階段的申請門檻時,您覺得跟面試校系教授有著關係網絡的學生會不會比較有利?您覺得權勢人家的小孩在面試上會不會比較容易贏得青睞?您如果有機會管道幫自己的孩子說項,您會不會願意拜託別人幫忙?
教改者全盤推翻考試的公信力,面試、學習歷程檔案等人為變數操弄一切,階級複製的台灣社會,還會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勵志故事嗎?
作者 / 林柏寬(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