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台美仍會朝向這樣「非正式但實質」的合作關係,未來無論是哪一位總統上任,與中國的全面性戰略對抗格局都將維持不變,供應鏈去中國化也是會延續的政策,台灣不僅是關鍵角色,也是美國必須拉攏的對象。…政府仍必須告訴民眾的是,實質的經貿計畫合作,會比FTA、BTA來得更有幫助,…認真關注的話也能發現都已經是進行式。在未來,台灣與美國的經貿往來只會更加快速,不會停下腳步。
前一陣子,美國從衛生部長Alex Azar到國務院次卿Keith Krach來台,接連兩位美國高層級官員訪台,加上蔡英文政府快速鬆綁美豬進口,讓民眾以為台美FTA簽訂在即。然而,在Krach成行前,在台灣原本計劃主談台美經濟對話卻突然取消,後來變成與蔡總統、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的餐敘,具體談了哪些內容外界尚未可知。
原本外界期盼的具體經貿深化看似嘎然而止,難道美國高層官員來台的八九月驚奇也像曇花一現,台美的經貿也只能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嗎?
事實上,美國對外經貿政策台灣社會較為不熟悉,目前與台灣息息相關的主要有兩個計畫,一是「經濟繁榮網絡」,另為「藍點計畫」。經濟繁榮網絡以建立去中的供應鏈為主要構想,由這次來台的Krach為主要負責人,而藍點計畫則是聚焦在基礎建設,但實際上則是挑戰中國一帶一路政策,試圖建立一個永續、透明的基礎建設投資標準,由美國、澳洲與日本為主要發起人,加上四方對談(QUAD)的關係,印度也是該計畫的重點對象之一。
由於台灣的特殊國際情勢,美國並不會直接邀請台灣成為上述計畫的會員國,但會以其他形式來進行實質合作。在供應鏈的建立上,台灣在高科技、醫療都是建立去中供應鏈的重要角色,而台積電也早被美國要求到美國本土設廠,都是美國在建立去中國化供應鏈的努力。而基礎建設投資,台美合作多發生在台灣的太平洋友邦,這些友邦既是美國盟友,亦是少數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的國家,台美透過基礎建設合作,也間接的在實行其「藍點計畫」的概念。
然而,與台美經貿的深化,不僅要看美國國內友台的聲音與政策,也必須考量到美中經貿談判的進展。近幾日紐約時報報導即指出,美國不管在國會、國安系統與商務部都期待與台灣建立更深化的經貿往來。然而負責經貿協定的並非上述機關,而是負責與中國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其代表Robert Lighthizer因著眼在美中貿易談判的階段,而主張暫緩與台灣的經貿協定的實質談判。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美國選舉在即,若在美中談判取得實質進展,相較與台灣簽訂貿易協定,對選情還更是能夠加分。
但儘管如此,未來台美仍會朝向這樣「非正式但實質」的合作關係,未來無論是哪一位總統上任,與中國的全面性戰略對抗格局都將維持不變,供應鏈去中國化也是會延續的政策,台灣不僅是關鍵角色,也是美國必須拉攏的對象。也因此儘管社會大眾期待看見FTA或BTA的簽訂,但政府仍必須告訴民眾的是,實質的經貿計畫合作,會比FTA、BTA來得更有幫助,而這些合作項目往往幽微,但認真關注的話也能發現都已經是進行式。在未來,台灣與美國的經貿往來只會更加快速,不會停下腳步。
作者 / 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