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2.0」最終結局如何,恐怕只有隨時間才能給答案。而在台灣的我們同樣位在「前線」中,如何守護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成為蔡政府的重要課題。
回顧世界史,二十世紀下半葉以美蘇冷戰為主軸,對許多國家的歷史產生永久且深遠的影響—包括台灣;如今雖時勢境遷,眼下二十一世紀上半葉美中新冷戰的開打,料將主導國際情勢的走向。
當初美蘇冷戰的爆發,呈現二戰結束後誕生的兩大超級強權在政經體制、意識型態的對壘,以1946年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題為「和平砥柱」的「鐵幕」演說為序章,柏林危機、國共內戰、韓戰、古巴危機、越戰均是著名對抗象徵;如今的美中新冷戰,反映的是一個崛起的強權挑戰,甚至意圖取代現有強權並衝擊全球秩序的問題,今年8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新鐵幕」演說為此下了註解,美中貿易戰、香港問題、南海對峙正在發生。
分析比較這兩場冷戰,可以看出相似點:
一、均是民主對決專制的「價值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對上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最終民主戰勝專制,以蘇聯解體告終;如今帶著共產專政本質的中國崛起,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再度受到考驗。
二、核武毀滅性讓雙方不敢貿然全面開戰:當今美中新冷戰局勢讓部分人士擔憂美中對抗轉為「熱戰」,乃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然這樣的疑慮成真可能性不會太高,正由於雙方均持有大量毀滅性核子武器,因此雖然互有交鋒,但都表現一定程度的克制,避免擦搶走火導致局面失控。當年美蘇兩國未直接交戰,也是因核武「相互保證毀滅」能力的制約關係。
當然這兩場冷戰也有相異點,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雙方交流頻繁不再壁壘分明–以商業為例,昔日美國的市場經濟與蘇聯的計畫經濟有明顯區隔,然如今的全球化使得美中雙方的貿易市場均存有大量對方企業,各領域的大量互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連結局面。因此任一方想要「全面脫鉤」對方恐是難上加難,畢竟自身都有大量利益在對手身上。
「冷戰2.0」最終結局如何,恐怕只有隨時間才能給答案。而在台灣的我們同樣位在「前線」中,如何確保台灣的最大利益成為蔡政府的重要課題。
作者 / 賴彥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