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課綱有許多問題與挑戰,但並非無法克服,兩試合一、檢討教師配置、滾動式的修正政策,問題都能一一被克服。然而,當前社會依然有兩股勢力拉扯,一是認為學科至上,學生應有扎實的學業基礎,才是優秀的人才。二是認為適性教育,學生應就其興趣發展,培養出帶得走的能力。後者也是新課綱所強調的,但大眾的思維是否能真正轉變?什麼又是對學生最好的?都有待大家深思。
為了找出學生的興趣,改善過去制式化的教育,新課綱減少了必修課程,要求各校開設多元選修課,讓學生能找尋出自身興趣,學校也能有特色發展的空間,減少資源過度集中在明星高中。此舉也是搭配著學習歷程檔案而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不同的特色成果,可以放入學習檔案中,供大學端做參考。
目前許多學校採取,各科任老師兼開一門多元選修的形式,但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當老師有所調動,無論是兼任導師、行政職,都可能影響開課狀況,使課程無法持續開設。第二,老師開課前是否有充足的訓練、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備課,以及在做跨領域教學時,要如何協調各科、薪水計算等,都成了當前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新課綱理念下,藝能科(美術、音樂、表藝、童軍、家政、輔導……)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在有限的時間裡,學校為了塞進多元選修,趕在高三報考學校之前,讓學生都有漂亮的履歷,因此原先應該在高一上的藝能科,就被移到高三了,使許多藝能科老師覺得相當氣憤,因為高三的學生,在專心準備考試,大多無心學習,或學測已經考上大學的學生,直接請假不來上課。
而當前的大學考試分成兩種,學測與指考,前者在一月考試(高三上學期),除國英外,考試範圍僅在高一、高二課程內容。後者在七月考試(高三畢業後),考試內容包含高一到高三所學。這樣的考試設計早已被詬病多年,除了影響高三授課品質外,使大學教授批評學生程度不足。更讓學生變成多頭馬車,同時要準備面試,還要上新進度,並猶豫是否該參加第二次考試。
雖然新課綱有許多問題與挑戰,但並非無法克服,兩試合一、檢討教師配置、滾動式的修正政策,問題都能一一被克服。然而,當前社會依然有兩股勢力拉扯,一是認為學科至上,學生應有扎實的學業基礎,才是優秀的人才。二是認為適性教育,學生應就其興趣發展,培養出帶得走的能力。後者也是新課綱所強調的,但大眾的思維是否能真正轉變?什麼又是對學生最好的?都有待大家深思。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