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有的大學都辦成了職業訓練所,讓普通大學(高等教育)與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的路線趨於一致,使得基礎學科與人文社會學科,在主管機關的漠視下更受漠視,這種忽略國家發展的長遠需求、忽略國家軟實力、只想解決眼前問題的人才培育政策,是台灣長期的教育問題。
6/8聯合報《109學年起大學增設調整系所皆須教部專業審查》,根據報導,教育部為了回應產業需求、跟上社會發展、配合「五缺」人才培育政策,將原本增設、調整系所原則上不干預的原則,改為教育部專業審查、調控。這個新聞出來之後,筆者思考了許久,對於我而言,這個政策背後的涵義,像是在向大眾宣告:「全球最大職訓中心上線啦!」。
往好處想,過往一窩蜂成立資處科、資管系、企管系、餐飲科系等陋習,教育部「總算」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事態嚴重,並且決定痛定思痛來做初步的政策規劃與修正。但另一面呢?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停招的理由與爭議仍在延燒,在這個十分敏感的時間點,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再次強調了「產業需求」,是不是在無意間,回應並肯定了世新大學的決策。
系所增設/調整,教育部絕對有權限去做原則性的限縮、干預與輔導,筆者也認同系所的調整應該隨著國家的發展需要、產業的脈動來做滾動式修正,然而,近乎全面接管系所調整權限的做法,筆者難以認同,更深怕這樣的政策,使得在台灣本來就相對弱勢的人文社會領域學科,在招生、經營層面更加雪上加霜。
筆者大學讀的是社會工作系,研究所讀的是公共事務相關,而言簡之,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組。在台灣社會中,文組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沒有生產力、多餘的學科,也因為社會人文學科的價值,難以用三言兩語、新台幣來解釋、衡量,也就只能任憑整個社會的風向,對相關科系越來越不友善。
在這般劣勢的環境下,筆者相信多數的人文社會相關科系的師生,都相信教育部會是惡劣環境下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僅僅是高樓大廈,而是內涵的文化底蘊,而主管機關教育部,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很遺憾的,在這個政策的規劃與上線的過程,至少在這一段時間的討論中,都沒有看見教育部對人文社會學科、基礎學科有更進一步的關懷與重視,有的只是越來越往職業訓練所路線來發展的決策思維。即便在所有的系所增設建議中,有短暫的提到一句「建議增設台灣研究系所」,依然難以掩飾主管機關希望將大學辦成職業訓練所的決心與目標。
將所有的大學都辦成了職業訓練所,讓普通大學(高等教育)與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的路線趨於一致,使得基礎學科與人文社會學科,在主管機關的漠視下更受漠視,這種忽略國家發展的長遠需求、忽略國家軟實力、只想解決眼前問題的人才培育政策,是台灣長期的教育問題。
筆者曾經一度天真的以為,這個互不戳破的問題,會一直放在檯面下成為公開的秘密,萬萬也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的主管機關,會將這個問題直接的搬到檯面上,並且臉不紅氣不喘的強調大學應當「配合產業」。當配合產業成為了高教的主流,未來的台灣,能不能還留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與基礎學科、人文/社會學科的專業人才來默默推動國家發展呢?想到這裡,就不禁讓人打了冷顫。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