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眼下似乎無合適人選,既然蜀中無大將,乾脆就敦請陳以信辭去不分區立法委員身份,以表誠意南下參加高雄市長的補選,繼續延續韓國瑜的整骨等級的市政建設,順便見識一下又高又雄博感情的威力,我一定會號召北漂青年返回高雄,討論一下該不該把票投給一個台南出生、台北長大,遊走在又華又府、又倫又敦的陳以信。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可歌可泣的6月6日,以超越當選票數的93.9萬高票遭到高雄市民罷免,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縣市首長,罷免通過對高雄來說既是一種民主榮耀,卻也是一種市政建設延續的傷害,好在高雄市民並不因為罷免韓國市長而陷入分裂。作為罷免案大輸家的國民黨,黨內也傳出檢討聲浪,偏偏又出現一個豬隊友「又高又雄」的發言,惹起一陣高雄市民的憤怒與撻伐。
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陳以信,展現其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博士的學歷,在臉書高調地發表高雄地名的來龍去脈,陳以信認為高雄之所以改名到今年已經是100周年,而當時高雄改變地名,但其實是日本一連串的同化政策的開始,也就是說在1920年代的時候,日本展開內地延長主義,而這個內地延長主義,已就是台灣人要改日本名字,台灣的地方要改日本地名。高雄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日本人希望它「又高又雄」嗎?學術上可有許多爭議來探討,立法委員發表對研究高雄發展歷史的高見,本質上無可厚非,但陳以信委員偏要硬凹「又高雄又高又雄」的負面詞彙聯想,還批評其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找蘇揆打辯論無法化解你惹起的尷尬
陳以信在臉書這段發言與討論之所以引起撻伐,主要因素其實有三:首先,時機上不對,高雄市民剛經歷罷免市長的政治投票,表達對韓國瑜市長和國民黨的不信任,國民黨面臨這個艱難時刻,最佳表示就是「沈默」,陳以信偏要打破這個沈默,賣弄一下學問;其次,修辭上不對,滿清佔領時期的打狗也好,日治時期的高雄也罷,考究地名的修辭麻煩陳以信也稍微文雅一點,高雄兩字具有「在南洋的天地裡,高躍雄飛」之意,陳以信偏偏要用修辭上絕對比粗俗又具性暗示「又高又雄」,難怪陳以信被輿論撻伐;第三,打辯論不對,既然「又高又雄」之語引來輿論撻伐是事實,找閣揆蘇貞昌打辯論又有什麼實益?打辯論能化解你惹起的尷尬嗎?
高雄市自1979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台灣就一直維持著一南一北兩個直轄市的格局已久,但到了2010年地方制度法修正之後,縣市合併卻未能顯現大高雄地區的優勢。近一甲子的發展態勢來看,台北市成為全台灣政經中心已牢不可破,在南北互補的政經環境中,作為曾經台灣第二都市的高雄,陷入城市升級與轉型的困境,新北、台中、桃園等直轄市的崛起,不斷地弱化高雄作為台灣第二大城市的地位,青壯人口流失是高雄產經轉型升級失落的痛,陳以信作為台南出生的立法委員似乎沒有太多同理心。此外,陳以信委員認為韓國瑜在高雄的執政是整骨,而民進黨執政高雄只是整容,又是另一個不倫不類的豬隊友比喻,莫怪呼陳以信擔任馬英九的總統府發言人時,馬英九政府沒有被化到妝,反而天天被洗臉。
莫在扯又高又雄,有膽識就好好蹲點高雄
筆者作為在打狗長大的在地人,偏好以文雅修辭的「高躍雄飛」來形容高雄,陳以信委員偏要用粗俗的「又高又雄」予以反擊,還四處高喊要跟蘇貞昌閣揆辯論,或許連前高雄市長吳敦義看得都很無言,伸手想要你不分區的位置。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我誠心建議國民黨眼下似乎無合適人選,既然蜀中無大將,乾脆就敦請陳以信辭去不分區立法委員身份,以表誠意南下參加高雄市長的補選,繼續延續韓國瑜的整骨等級的市政建設,順便見識一下又高又雄博感情的威力,我一定會號召北漂青年返回高雄,討論一下該不該把票投給一個台南出生、台北長大,遊走在又華又府、又倫又敦的陳以信。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