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簽署FTA,對台日的衝擊不可小覷。
作者 / 林士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朴槿惠10日共同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完成「實質談判」,雙方經貿部長簽署「實質備忘錄」,並有共識今年底完成降稅清單談判。由於台韓產業重疊高達近八成,中韓FTA對我產業產生莫大衝擊。在國際經貿的舞台上,近年來隨著東北亞地區的投資貿易不斷增加,該地區的經濟整合也逐漸端上議程,包含日韓FTA、中韓FTA或中日韓FTA等簽署議題方興未艾,眼看著中國大陸和韓國的FTA即將提前生效,日本和臺灣不僅芒刺在背,因為台日就要失去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急迫性可說與日增加!
東北亞地區的經濟整合卻是難如登天,一個是經濟因素,東北亞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日本屬於高度發展的工商大國,韓國、臺灣屬於中上階段,中國仍屬於開發中國家,北韓在經濟地緣上呈現化外之地;再來是政治因素,統稱起來算是美國因素的介入,美國在東北亞有戰略利益及安全考量,並不樂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快速整合;最後,是歷史因素,東北亞地區長年累月的彼此互不信任,不若歐盟可以拋開成見向前邁一步。
臺灣消費者和生產者對於韓國供應鏈呈現愛恨兩極的評價,韓國企業簡直成為臺灣產業供應鏈的頭號強敵。臺灣近年來有一股哈韓與反韓的現象,恰恰證明韓國的國家實力大幅邁進的不安。比較臺灣、韓國兩地競爭,少數如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認為臺灣最後可以在七戰四勝中把韓國打下去,但目前臺灣恐怕以一比三落後。韓國掌握全球新興市場的能力更甚臺灣,臺灣甚至連中國大陸市場恐怕都得拱手讓給韓國,時間若若拉長到2050年,臺灣恐怕只能看著韓國卻望塵莫及。過去十年來,韓國勢力入侵國際,對台灣的威脅愈來愈嚴重。如三星、LG,不但把稱霸世界數十年的學習對象、日本知名的品牌索尼(SONY)、夏普(SHARP)比下去,而DRAM、面板產業也擊潰了台灣。
韓國企業一向師法日本,常以日本企業為標竿學習,甚至成為日本企業重新回頭省思與學習的對象。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曾對日本企業之構造問題做出有趣的對比,日本企業無法擺脫以先進國家為中心的經營方式,專注流程及產品的高端品質,卻導致奇貨可居及有行無市的現象,在新興市場屢次被韓國攻城掠地,韓國企業的品質雖不如日本,但韓國行銷卻打敗日本製造。另一方面,日本企業多數採取獨資方式來經營事業,缺乏伙伴關係,亦導致當地市場缺乏人才與組織,整體表現不如韓國企業來的靈活與彈性。但是比較日韓兩國的貿亦依存度,韓國對於日本仍有龐大的貿易逆差,日本在產業價值鏈及供應鏈上仍有極大的優勢,但是韓國近年來在國際貿易傑出的表現確實讓日本繃緊神經。
由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國會停滯,影響到貨貿議題的談判進度,恐怕成為臺灣短期內經濟無法穩定成長的陰霾,由於韓國近年來已跟台灣主要貿易國家,包含美國、歐盟、東南亞等簽署FTA,若中韓FTA生效,預期20%台灣銷往中國大陸的產品受影響,約5%市占恐拱手讓給韓國,影響約2,000億元,也直接影響還將衝擊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等就業人口。目前韓國FTA占其貿易覆蓋約率38.93%,待洽簽中10個FTA都完成後,將提升至82.83%,但台灣目前FTA占其貿易覆蓋率僅9.69%,台灣每出口100美元的貨品中,只有9美元可享受免關稅,台灣廠商在國際市場上將面臨不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