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泰然本人起伏跌宕的人生際遇(包括因為具有獨派色彩,而曾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長達十五年無法返台)亦如是加深了其作品的內涵。除了整理本土傳統音樂賦予國際水準形式、確立台語藝術歌曲的地位、建立本土基督教音樂傳統等重大貢獻外,蕭氏作品更在見證台灣歷史/土地/人文議題上有著無與倫比的成就。
為了致敬這位有「台灣史上最傑出音樂家」之譽,也是台灣古典樂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曲家,文化部轄下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 「遊子回鄉─蕭泰然逝世五周年紀念特展」,即日起到八月底於北市士林區的台灣音樂館展出。這也是蔡政府執政下「重建台灣音樂史」工程的成果之一。展覽主軸聚焦於其生命史,橫跨台美兩國的資料收集整理,在有限而單一的展間扼要展現了珍貴的史料、手稿、書信、照片與紀錄片等,讓人一窺作曲家豐富生動的創作心靈,誠屬本土國際藝術家最重量級的一場展覽。
蕭泰然(1938年1月1日- 2015年2月24日)自幼即接觸教會音樂,在西洋古典音樂薰陶下成長,一生致力於音樂創作,作品涵蓋神劇、清唱劇、各類型合唱曲、鋼琴曲、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廣受國際樂壇肯定。蕭氏曾說:「感謝我們的祖國台灣。是它坎坷曲折的命運遭遇,才激發我無數創作的動機,是它豐富深厚的文化寶藏化成我作曲的泉源」。而他本人起伏跌宕的人生際遇(包括因為具有獨派色彩而曾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長達十五年無法返台)亦如是加深了其作品的內涵。除了整理本土傳統音樂賦予國際水準形式、確立台語藝術歌曲的地位、建立本土基督教音樂傳統等重大貢獻外,蕭氏作品更在見證台灣歷史/土地/人文議題上有著無與倫比的成就。例如,與詩人李敏勇合作的《愛與希望》紀念二二八事件、《自由之歌》紀念鄭南榕先生、《傷痕之歌》撫平九二一大震傷痛、《玉山頌》及《百合之歌》歌詠台灣的聖山與國花,《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更是由紀念白色恐怖事件出發,延伸成為台灣歷史無數受難者的安魂曲。
公共電視台特別於二二八當天選擇播放蕭泰然的交響詩鉅作《一九四七序曲》 (今年,公視三台當天下午播出「蕭泰然國家級紀念音樂會」),已成為多年來的慣例了。此曲也是紀念二二八事件最具代表性的樂曲,並在國際多次演出。這樣一位堪稱台灣史上最具歷史使命感與人文現實意識的作曲家,在疫情導致人心失序的當下,更值得所有熱愛台灣的人士更深的認識!
除了展覽之外,尚有二場紀念音樂會以及三場專題講座,詳情可見臉書「 蕭泰然(Tyzen Hsiao)的音樂世界」。其中10月2日將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戶外公演《我們的土地,高雄的歌》,更是象徵蕭氏音樂重返出生縣市的重要演出。高雄市曾在謝長廷市長任內舉辦過六場《蕭泰然音樂節》音樂會及系列活動,陳菊市長任內也曾舉辦過專場音樂會(並邀請蕭氏本人返國聆聽)向其致敬。期盼韓國瑜市長這屆任期內(無論是否須經重選)也能夠以城市身分對高雄本土音樂大師的資產做出發揚與推廣,這是比推廣桃園人鳳飛飛更重要的基礎文化工程!
延伸閱讀:
《台灣演義:蕭泰然傳》(連結)
作者 / 陳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