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例,不只是新增的武漢肺炎病例,更凸顯了新聞報導對於失聯移工的標籤化,以及忽略形成失聯移工的體制問題。
2月26日,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頁上公布台灣的武漢肺炎第32例確診個案,是第27例的臨時性外籍看護[1]。電視新聞和網路媒體在大肆報導這則新聞的時候,則是以這位印尼籍看護因故脫離雇主而失聯,稱她為「非法移工」。其實,在自由時報2017年9月19日【別說「逃逸外勞」了 移民署長:應稱「失聯移工」】[2]的報導中,移民署署長楊家駿呼籲社會應該擺脫掉「逃逸/非法外勞」的標籤化語言,以友善的「失聯移工」詞彙來稱呼。
時至今日,台灣新聞媒體仍舊未將此標籤撕掉。當天,張雅琴主播在【1800年代晚報】[3]之中,她提到合法看護是一個月、甚至一年都在雇主家工作(卻未意識到移工也是需要合理的休息的),非法移工則是接案子的方式在流動,會將病毒散布出去;換言之,她傳遞雇主對於移工適當性,卻未意識到如果每位台灣仲介與雇主能夠善待移工,誰會願意失聯呢?
然而,從台灣移工聯工聯盟所出版《移工的仲介故事書》、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第一~六屆移工文學獎作品…等等的文章之中,呈現出原本家境貧困的東南亞人民面對母國的經濟疲軟,不得不典當家產、四處借錢,背負著一大筆的負債,冒險通過家鄉牛頭、本國仲介和台灣仲介所架構的跨國剝削橋梁,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工作環境,只為了賺取薪資、改善家計。
並且,所積欠的龐大款項也猶如無形的枷鎖將他們牢牢地鎖在仲介所分派的工作場域中,就算面對雇主的不當壓迫也動彈不得;一旦無法還清款,所典當的家產將被查封,在家鄉引頸期盼的親人們將會陷入更貧窮的境界。簡言之,除非移工在台灣工作遇到十分痛苦的處境,否則他們不會甘冒被抓到就要遣返的危險而失聯。
所以,第32例,不只是新增的武漢肺炎病例,更凸顯了新聞報導對於失聯移工的標籤化,以及忽略形成失聯移工的體制問題。
[1] 公布第32例確診個案,為案27外籍看護(連結)
[2] 別說「逃逸外勞」了 移民署長:應稱「失聯移工」(連結)
[3] 「第32例」外籍看護! 照顧27例六天被感染!(連結)
作者 / 鄭百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