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才是素養導向的真諦,「由學生自主發掘問題,學習各種知識,並將所學實際應用在社會,幫助身邊的人,甚至可以運用自身力量去改善社會問題」,在達成共好的同時,還能將這樣的經歷,轉化為一輩子可以帶得走的能力。
108課綱正式上路後,引發許多家長及學生焦慮,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何謂素養導向?素養導向該如何學習?學習歷程又該如何準備?坊間也開始出現,各種以素養導向培訓為名的補習班,專門訓練學生參加競賽、檢定、專題製作等等,也因為這樣的現象叢生,讓許多家長批評多元教育的素養導向,根本是多「元(錢)」教育,使階級更加難以透過教育有所流動。但其實素養導向並非如洪水猛獸般,只要依循以下原則,就能輕鬆戰勝。
別再落入經歷陷阱
有很多人的第一個疑問,有豐富的經歷不好嗎?答案是未必如此。從國中升高中的會考來看,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同分時的比序,積極的去擔任各種幹部,或參與各種校內競賽,學校也因為學生需求,創立了一堆有名無實的職位、各種語文競賽等,無非就是讓人人都能達成升學的必要條件。
而實際上學生不僅沒從這些經歷中獲得學習、成長,且每個人都有相同或相類似的經歷,對於升學或提升競爭力毫無幫助。且其實高中端或是大學端,主要錄取的關鍵,還是在學習表現、人格特質、申請動機。因此,即便你每學期都擔任班級幹部,參與運動會比賽,對你的升學也沒有顯著的幫助。
找出自己的興趣
上了高中後,許多學生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選組,選擇文組或理組,馬上成為人生的大課題。此時,家長通常扮演著重大角色,但許多家長都有理工科迷思,認為讀理工科的孩子將來會有比較多出路,未來的薪水也會比較高。事實真的如此嗎?
學生常常在選組後,才發現興趣不符,最後可能又要轉組,或改念其他組相關的科系,這之間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雖然可能許多家長並不認同這個說法。但試想看看,如果一開始就選對方向,就可以及早開始針對喜歡的地方鑽研,參加相關的活動、研習,甚至能主動去向師長、校方,尋求自己想要的資源。
給學校一個錄取你的理由
學校真正想要看的不是用錢砸出的經歷,而是你的能力與動機,後者可能又多於前者。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天生的,或是家庭背景所轉換而成,這也是為何教改會積極的改善級距劃分,降低考試成績佔比,就是不想因為先天不足,毀掉學生可能的翻身機會。
而動機又該如何變成學校錄取你的理由呢?這就是學習歷程用處所在,透過自主學習、參加講座、研習、活動,去展現你對於該領域的興趣,並結合你自身的特色,例如人格特質,為什麽適合該科系,以及成長背景或什麼樣的經歷,讓你有動機去選擇該校。
地區學校也能培養高競爭力
很多人有名校迷思,認為建中、北一女就比較厲害,區域的學校就沒競爭力,如果你所想的競爭力,只是成為考試機器,那追求傳統的名校,肯定是不二法門。但在當今快速變遷的時代,會考試真的無法代表什麼,要如何跨領域的合作、實踐所學的知識、創造不一樣的可能,才是競爭力的關鍵。
以新莊高中為例,一所在新北市的地方高中,可能有許多人沒聽過。但該校成立了「媒體服務隊」,不僅提供許多「免費」影音創作課程,在學校打造一個攝影棚,讓學生能自由創作各種節目,其中包括新聞報導、美食節目、英語節目、議題紀錄片等等。此外,還融入了社會關懷,老師帶著同學到原住民部落去做偏鄉服務,並運用所學的專業,幫當地居民拍攝全家福,還將在地文化拍成紀錄片,傳遞給整個社會。
這些才是素養導向的真諦,「由學生自主發掘問題,學習各種知識,並將所學實際應用在社會,幫助身邊的人,甚至可以運用自身力量去改善社會問題」,在達成共好的同時,還能將這樣的經歷,轉化為一輩子可以帶得走的能力。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