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社會對於社福的想像有錯誤的認知,會爆出這樣的爭議並不意外,但正因為整個社會對於社福界、社工還十分陌生,政府部門與民間機構負責人/高層更有責任好好的向社會大眾釋疑。購屋給工作人員一個家本是好事一樁,未來社福機構負責人/高層,應基於對捐款者的責信,在購屋前好好的解釋清楚。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下稱兒福聯盟)遭捐款人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中踢爆,將社會大眾大筆捐款拿來購買房產引發喧然大波,作為社工系學生,必須承認3.7億元確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在捐款期待與服務的穩定度及永續發展中取得平衡,確實是每個社福機構都必須面臨的課題,但引發這麼大的社會爭議,除了捐款期待上產生落差以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究竟怎麼看社福界?
社會大眾如何建構一件事情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政府高官與媒體的說法,近年來政府官員與媒體又怎麼說呢?2016年台中市議員段緯宇痛罵社工像死人、2017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衛福部活動記者會時說出「照服員薪水3萬元若太少,就當做功德」,甚至段緯宇議員在2016年爆發爭議後,堅持不願向社工人員道歉。
當然,少數媒體與公眾人物的發言不能代表整體社會的觀感,但擁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如何看待一件事情,確實會影響社會大眾的立場。除了聽過公眾人物的發言與媒體報導,社工與社福機構到底在幹嘛,對許多民眾而言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換言之,從段議員到賴前院長,不難想像社會大眾對社福機構、社福產業從業人員的想像恐怕是「有愛心」、「奉獻」、「零差錯」。這樣的想像看在社工系學生眼裡,除了無奈以外,更深怕這是社會集體對於社福從業人員與社福機構「神格化」的一廂情願,而這樣的一廂情願,卻要由社福產業的從業人員來承受。
俗話說得好,「理想很性感」,現實卻很骨感,事實的真相是,社工是人不是神,社福機構也不見得每一個機構都能夠善用捐款、善待工作人員。
回到正題,兒福聯盟拿3.7億來買辦公室,究竟有沒有問題?以社工人的角度來看,給聯盟內的工作人員更好的辦公環境,我想不是什麼大問題,就算辦公室確實可以選擇在雙北地區更偏遠的地段、台中、高雄等地落地生根,但回歸購屋這一件事情上,我想地段應該不是多數捐款者在意的重點。
捐款者們的重點是,他們認為社福機構應該把捐款百分之百的用在服務使用者身上,但是事實上,在提供服務之前,機構的營運是需要一筆費用來支應機構大大小小的支出,這些無形的成本,都是無法直接用在服務使用者身上,卻不能不支出的。
當整個社會對於社福的想像有錯誤的認知,會爆出這樣的爭議並不意外,但正因為整個社會對於社福界、社工還十分陌生,政府部門與民間機構負責人/高層更有責任好好的向社會大眾釋疑。購屋給工作人員一個家本是好事一樁,未來社福機構負責人/高層,應基於對捐款者的責信,在購屋前好好的解釋清楚。
作者 / 非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