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思考及選擇,我們要中國的生活,還是一個能夠接受民主討論及溝通的臺灣。我想後者的內涵是無法在短時間透過金錢、透過市場,所建構的民主涵養。
香港反送中事件至今,許多國際團體陸續對該事件做出正反面表態。而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管莫雷在推特上力挺香港,引發中國球迷不滿,《央視》也宣布暫停NBA賽事轉播抵制,不過NBA總裁席爾瓦表示:不會為了莫雷的言論自由而道歉。此例一出,即能看出中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但停播賽事的背後,造成的影響為何?而對臺灣而言象徵了什麼意義?
這學期至北京交換,我問了中國同學:「對於NBA的賽事停播,你們是否會認為讓你受到影響?」他們說:「如果你喜歡看NBA當然會讓你受到影響,就像之前金馬獎台獨事件導致的停播一樣,愛電影的人也會受到影響。但是身為中國人,我們也總不會去反對國家停播這件事情,或支持NBA的說法吧。」這才讓我發現,在中國盛行的民族主義思想之下,原來接觸到政治議題,能夠討論的空間多半是被受侷限的。換句話說:你喜歡看NBA,但是因為這樣的民族立場,因此對於該事件是沒有討論的空間。
另一方面,滑著中國的新聞APP,看到熱門榜上許多像是黃智賢的台灣名嘴,講述著兩岸必須要統一,稱讚著中國發展的快速,在手機支付上方便,城市建設上快速,經濟發展不停上升,網友在留言區稱讚著這些名嘴。另外一則卻是中國媒體批評著臺灣課綱去中國化的新聞,而下方網友的留言個個都寫著武統臺灣。
從上述這些新聞當中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就是的確有許多臺灣人對於經濟發展的羨慕,第二是看到中國對於政治議題所要求的正確性。近年中國經濟發展及基礎建設發展快速,形塑強大繁榮感,的確讓部分追求臺灣經濟發展的人民所羨慕,進而厭惡臺灣的政治惡鬥及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此時,就考量到我們個人對於國家的核心價值為何,我們要繁榮還是人權,我們要發展還是公平。
對於臺灣,我們瞭解任何政治議題永遠不會有正確與否,只有價值立場的相對光譜,像是臺灣的土地上有著「兩岸統一」、「中華民國派」、「臺灣獨立派」、「維持現狀」等等。我們經常因為價值的取捨,導致在民主審議的過程緩慢,不論是捷運興建、都市更新。
的確我們無法像中國一樣有如此效率的高樓、百貨建設,以及透過官方積極全面推動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工具。但我們在緩慢調解的過程,達到充分溝通、達到最大民意,真正重要的則是我們讓人民去思考關於政府的問題,大至關心大巨蛋工程、關心高鐵南移議題,小至關心學校操場是否要蓋地下停車場等。
我們需要思考及選擇,我們要中國的生活,還是一個能夠接受民主討論及溝通的臺灣。我想後者的內涵是無法在短時間透過金錢、透過市場,所建構的民主涵養。
作者 / 李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