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反送中事件後,台灣校園裡更出現了一股反統戰的聲音,近期台大學生會開記者會譴責校園統戰活動。但筆者認為,固守自封更有可能遭受滲透,因為對中國的不了解,更容易被社群媒體洗腦,對中國產生過度的嚮往,唯有讓兩岸青年有機會交流,才能最真實的去體悟到中共真實面貌。
從馬政府上任以來,兩岸關係趨於和緩,不論在政治、經濟、學術上都開始有所交流,為了能讓雙方互動更加良好,雖然目的有所不同,但在台灣或中國都相當推行學生之間的交流,形式上大多以公益活動、青年培訓營、參訪團為主。
但實質上皆以玩樂觀光性質居多,以台師大孔子行腳為例,為期一個月的偏鄉教育活動,但實際上只有十天的時間在偏鄉教育上,其餘時間則是會有交流的活動,以及在兩岸遊玩、參訪的行程。
從中國的立場來看,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來宣揚中國的經濟發展,活動大多讓台生入住大城市的高級飯店,並感受中國基礎建設與經濟的發達,使台灣青年對中國有正向的認同感,這也是中國對台政策中的「以經促統」手段之一。
這些活動的贊助方,通常會有國台辦的影子,藉由國台辦所掌控的基金會贊助,提供資金,並以學術交流、就業創業的參訪、知名企業實習等名義,讓台灣青年可以低廉的價格甚至免錢,體驗高規格的接待。
而大多數造訪過中國的台生也表示,對於中國的基礎建設、行動支付、科技等感到相當敬佩,甚至有一點自嘆不如。但是也體悟到中國有諸多的不方便,如搭地鐵要先安檢、上網還要翻牆,否則許多軟體都不能使用,包含Line、臉書、谷歌等。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派出的學生都是來自雙一流的頂尖大學,不論在學術實力或邏輯思考能力都相當的強,在彼此的聊天過程中,會覺得中國學生的思想上,其實相當的開放,知道的資訊量不會少於台灣太多,甚至會羨慕他們擁有相當多的學習資源,與經常看到的中國翻牆網民素質,有很大的差異。
但聊到一些關鍵話題時,他們通常會選擇閉口不談,或是堅持與共產黨的立場一致。有一部份的中國學生私下指出,他們在台灣拍的相關照片,及公開發表的言行,會受到中國校方的監督與審查,像是在台灣跟學校合照時,國立兩個字就不能出現在照片中,否則可能會被舉報。他們也表示相當嚮往自由的社會,但這樣的話不能在中國說。
我想原先中方是希望台生能看到中國的強盛,進而有想與中國統一或是靠攏的念頭,慢慢改變台灣人民的意識形態,但光鮮亮麗的背後,卻藏不住中國問題。雖然台生有看到中共想展現出的一面,但也同時見識到,自由是如何被限縮。
總體來看,去過中國交流團或是統戰團的人,對於去中國發展的意願,或是對中國的認同,恐怕是負向的,原因在於擔心自由的生活,受到剝奪。而許多去過的台生表示,僅把該活動當作划算的觀光旅遊,或是去增加對中國的認識,並無提升對於中共治理的認同,或更加嚮往中國的生活。
中國大陸研究學者吳玉山在聯合新聞網投書中,也提到:「研究指出台人對大陸政府印象,是在馬的第二任內最壞;對大陸民眾看法,也是在馬第二任內最差。甚至還比現任的蔡政府還差。」
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無效的統戰策略,習近平對台的主要戰略就是針對「三中一青」,也就是針對中小企業、中低階層、中南部、青年進行統戰。但在接受過國民教育的學生,都深刻地了解到白色恐怖時期,對於思想與自由是如何打壓及迫害,因而去到中國,反而對於所見所聞,產生與白色恐怖的連結,進而對中共政府感到反感。
在香港反送中事件後,台灣校園裡更出現了一股反統戰的聲音,近期台大學生會開記者會譴責校園統戰活動。但筆者認為,固守自封更有可能遭受滲透,因為對中國的不了解,更容易被社群媒體洗腦,對中國產生過度的嚮往,唯有讓兩岸青年有機會交流,才能最真實的去體悟到中共真實面貌。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