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產業用」的説法,皆是狡辯。「精煉後可食用」,也莫名其妙。
作者 / 楊庸一
在民怨沸騰下,衛福部邱部長終於「下架」。二顆未爆彈之一南僑「工業用油」爆發後,桃園衛生局於15日宣布開始預防性下架,靜待衛福部食藥署的最後決定。在蔣部長17日匆促正式「上架」後,南僑下架的「黑心油」,也在19日獲准再度上架。整個過程,就真的像蔣部長接任第二天聽取衛福部簡報所強調的「無縫接軌」。
我在年輕時,曾做過一點點實驗室的藥物研究,也知道一點點實驗室的流程和品質管控。相信大多數進過實驗室的人都知道,若無嚴格管控,實驗値很容易因疏忽而出錯或人為作假。蔣部長是行政院力薦的食品研究專家,這方面的專業,應無庸置疑。只是,從媒體所獲得的資料,衛福部南僑的再上架決定,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是出自專業的自主判斷。
首先,當一般人對政府的把關已失去信心時,食藥署怎麼可能在二、三天內,憑一紙簡單的「合格」,即了事。我仔細尋找說明,只看到姜代署長說有檢測重金屬、黃麴毒素、抗氧化劑,都沒有異常。對於如此重大的事件,竟可三言兩語即輕輕過關,真不知道是我們政府的專業水準如此,還是我們的人民如此無知和好騙?以我這種半調子的人都知道,檢驗結果欲讓人相信,有一定的標準程序:1.說明採樣的方法(如,採樣日期、地點、廠商提供產品或衛生單位自行隨機到賣場抽樣,抽多少樣品數目等),全程有否錄影及封存,以確定受檢樣品依規定收集無誤(避免被掉包等);2.檢驗儀器的規格說明;3.檢驗方法的說明;4.檢驗品質管控的說明等。最後,才是結果。在一個普受信任的機構,這些都是內控機制,有些細節可以省略。但,在一個倍受懷疑的機構,在重拾他人的信心前,只能按步就班確實執行。因為,從上面的起碼流程中,我們可看出,任一環節的疏忽均可造成不一樣的結果或可造假。
對衛福部處理此次餿油風暴的態度和決策,真難令人釋疑。尤其,食藥署高層處理南僑上、下架的說明和決定,更讓人感覺到政治性考量似乎已凌駕專業。要在二、三天內,確實依照實驗室的基本步驟進行,光是隨機採集起碼有效的樣本,就已人仰馬翻了,還要簽多少公文、蓋多少章?報告卻以「合格」簡單二個字,急速解除管制,實令人匪夷所思。
依報載,南僑非申報食用油進口是事實。用於人食用,已明顯違法。依食藥署的職責,即應下架,並罰款及/或判刑。什麼「工業用」/「產業用」的説法,皆是狡辯。「精煉後可食用」,也莫名其妙。全世界,大概只有馬政府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會如此熱心、如此體貼的為違法大廠商加班、解套了。
人的食用油和工業/產業用油,隨便問一下市場的任一位阿嬸/阿嫂,誰都知道不同,要求的品質,亦有差異。我們食藥署高學歷的高官,卻還要煞有其事的說文解字,甚至驚動澳洲、菲律賓政府。如果不是有其他考量,衛福部和所轄食藥署的專業能力,真讓人無言以對。尤其,以檢查項目「無異常」判定「合格」,並快速恢復上架,更是有失專業尊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時的2.5ppm和驗出/驗不出的鬧劇,現在又看到了。「驗出/驗不出」和「無異常」,必需要標明檢查儀器的型號、靈敏度及檢查數値。驗不出和無異常,並不代表無問題,因為,當你用靈敏度低的儀器施測,自然所有東西都測不出,也都被歸為正常了!至於,「精煉後可食用」的説辭,則是對食藥署專業尊嚴的一種羞辱。依醫療的常規,任何用途的變更必需事先送審及獲得許可。動物用藥/食品,亦需標示且不能隨意販與人吃。南僑的變更用途有沒有事先送審及獲得許可?「精煉廠」有沒有設立並事先受審查獲准?除非對上述質疑皆有合於常理的明確解答,否則,不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食藥署依法都沒有任何理由改變桃園衛生局的下架決定。依報載資料推測,再度上架,絕對不能算是出自專業判斷!
蔣部長上台後,即宣示「有信心在月底前平息這場黑心風暴,讓國人逐漸重拾食安信心」。類似的說詞,在這六年多大家已聼太多了。看看衛福部和食藥署的作為,只希望黑心風暴的平息,不要又在玩「驗出/驗不出」和「無異常」的情況下達成。如果還可以有期望,我真期盼衛福部決策高層,能專心回歸專業,並有勇氣維護自己專業應有的尊嚴。讓有良心的員工能不愧於心的工作,也讓衛生署的優良傳統得以重現。只有在此情況下,黑心風暴才能真正平息,也才能讓國人真正重拾食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