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政府無法負荷龐大的教育成本,因而「鼓勵」民間捐資興學,讓私校撐起了台灣經濟發展與國民教育水平提升的半片天。如今少子化浪潮打下,政府至今對於如何「優退」或「優待」私校仍無法提出具體政策,任憑輿論壓力不停的指著私校的高層與教職員生謾罵,這不是過河拆橋,什麼才是過河拆橋?
嘉縣最大協志工商 明年起停招三年
少子化影響,現在全台有數十間以上的高中職全校的學生數低於1千人,低於2千名學生的私立高中職應該是多到數都數不完。協志工商目前學生數多少人?根據新聞報導,目前仍有2千多人、一年能收到650名新生。
以私立高中職來說,在此先不談收到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是否突出,至少招生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私校卻臨時喊卡,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個概念大概就是,以招生數據來看還算招生穩定的長榮大學,突然跟你說不玩了一樣讓人錯愕。(補充:長榮大學根據官方數據,目前仍有9千多名學生,去年度註冊率78.98%)
協志工商自我了斷,相信網路上許多人會認為私校學店不意外,不過在嘲笑他們之前,我們先冷靜地用數據來說話。我是彰化人,畢業於達德商工。以今年度彰化區各私校的招生榜單來看:(續招、優免沒辦法看到榜單,因此就不談優免與續招的問題)
達德739人
正德363人
文興256人
精誠223人
大慶215人(含夜間部)
我們大膽假設優免+續招可以為學校帶來30%的學生數,讓已知的新生學生數再乘以30%,那麼今年彰化區各私校的招生榜單會變成:
達德960人
正德471人
文興332人
精誠289人
大慶人279(含夜間部)
那麼,回過頭來看,協志今年的新生報導說幾個人?650人。
換句話說,一間協志工商的新生,還比第三、四名(文興+精誠)的新生加起來還要多。
少子化,使得以往中部學生數多到離譜、本人畢業時還有6千多人的達德商工,如今也只剩下4千多人(學校官方總體報告書108學年度仍有4千4百人)。協志作為嘉義地區指標性的私立高職(至少在學生數方面),這刀一往自己砍,至少可以說明兩件事情。
一、少子化,私校已成原罪
筆者做為一個私立高職的校友,這幾年來觀察到的現象是,無論是私立高中職、私立大專院校,只要是私校,面臨大環境的困境而被迫、主動減招、增/停招科系甚至是停招退場,都會面臨被無差別攻擊的情況。平心而論,多數的私校會走上衰敗,錯誤的校內政策自然是原因之一,但面臨少子化、學費凍漲、公校員額下修幅度小的衝擊,體質再好的私校,都無法聲稱毫髮無傷,更遑論許多體質普通,甚至是體弱多病的私校。
面臨僧多粥少的現況,如果只看見私校難以存活的一面,而沒有看見私校過往付出過的努力與現今政策、法令、大環境的不友善,個人認為對於私校是十分不友善的。協志選擇急流勇退,筆者認為,若能做好退場應盡的善後事宜,實為現今私校典範。
二、私校之亂?恐是政府過河拆橋
如前述所言,私校現今面臨的是少子化、學費凍漲、公校員額過高的問題,在台灣,公校掌握了大半的教育資源,在起跑線不平等的前提下,要求私校與公校來場「公平」的競爭,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私校之所以百家爭鳴有其歷史背景,當年政府無法負荷龐大的教育成本,因而「鼓勵」民間捐資興學,讓私校撐起了台灣經濟發展與國民教育水平提升的半片天。如今少子化浪潮打下,政府至今對於如何「優退」或「優待」私校仍無法提出具體政策,任憑輿論壓力不停的指著私校的高層與教職員生謾罵,做為一個私校生,我想,這不是過河拆橋,什麼才是過河拆橋?
俗話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協志工商的自我了結,在寂靜中道盡了私校的苦。無論如何,私校林立的時空背景已是過去式,但私校的崩解與延伸的社會問題不只是現在進行式,更是未來式,影響層面之大說是國安危機都不為過。盼望潘部長能夠盡速的看見私校的問題,迅速、堅定且有智慧的解決這顆蠢蠢欲動的未爆彈。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