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有助於培養台灣人成為正常國家公民,統派對此扣上「去中國化」大帽,反而凸顯過去黨國當局課綱「去台灣化」的惡質。
一○八新課綱上路,卻讓親中派大崩潰開記者會抗議,統媒報紙頭版與社論一如既往地跳針式痛批「去中國化」。
有名統派教授吳昆財表示歷史新課綱有三大「問題」:分別為以南島語族取代中華民族、以多元文化取代中華文化、否定中國在台灣的統治基礎。事實上,這位吳教授就是四年前替馬政府主導大中國史觀課綱「微調」的一○三歷史課綱委員(連結),當時引發全國高中學子憤而發起反黑箱課綱的禍首之一。
而吳教授的批評根本荒謬至極:首先,經考據台灣在史前時代是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的發源地,數千年來深受南島文化浸潤,直至過去四百多年間漢人大量移入,加以戰後國民黨外來殖民政權的高壓統治,才讓漢文化成為主流。過去國民黨執政時課綱長期灌輸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不但是扭曲史實洗腦學子媚中,對於原住民族來說更是一種傷害。
再者,以多元文化取代中華文化何錯之有?中華文化說穿了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台灣史進程中還歷經南島、西洋、日本等政權統治或文化洗禮,交融出今日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島國,新課綱重視多元文化,正是凸顯對各族群與歷史的尊重,乃必要之舉。統派人士獨尊中華文化,就如同昔日戒嚴時期黨國政府強推「國語運動」、捏造「吳鳳神話」一樣,充滿「非我族類必貶之」的霸權心態。
最後,新課綱將台灣地位問題採多元觀點並陳,除了要讓學生能理解當前台灣國際地位處境的歷史背景,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被特定意識型態之史觀牽著鼻子走。
誇張的是,吳教授還稱新課綱重視「適性揚才」是在鼓勵學生「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如此曲解實在令人難以苟同。「適性揚才」的教育宗旨是為了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利未來升學與求職的進路。
新課綱有助於培養台灣人成為正常國家公民,統派對此扣上「去中國化」大帽,反而凸顯過去黨國當局課綱「去台灣化」的惡質。
作者 / 賴彥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