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喜怒無常的中國愛國主義,或許建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用賞罰分明的處理模式,鼓勵和幫助本土品牌站穩腳步,也是變相的表達台灣人,熱愛這片土地事物的一種方式。
香港「反中」浪潮持續,在地的店家紛紛表態支持,使得日前爆發「一芳水果茶」發布支持「一國兩制」的事件,緊接而來的是「CoCo都可」在其宣稱被山寨的官網上發現中國、台灣分開標示,被中國網友定調為「台獨企業」。後續引發一連串台灣品牌手搖飲商的台獨「獵巫」行動,就連台灣社會也針對一系列疑似親中品牌發起「拒買」抵制活動。
對此,台灣社會輿論內部產生不同聲音,一派認為積極抵制捍衛台灣自主,另一派主張應表現「寬容」同情廠商在中國遭遇,這才是展現台灣民主與中國不同之處。本來面對來自共產黨的外部「分化」就會有鷹派、鴿派常見的立場表現,兩者本身並沒有矛盾,有時候分頭並行也不失一種策略的行動。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究竟這波藉由中國「民族主義」打擊台獨廠商的事頭由誰發起?如何發起?
一般認知中國民間發起這股網路追殺台獨的另類「起義」,通常經過官方默許,也許並非直接授意,但仍可理解為獲得中國共產黨撐腰。不過,根據中央社最新的上海特稿,指出這波最新起底台獨的文章看來,似乎是有中國茶飲商想藉由香港「反送中」新聞,製造以民族主義做包裝的商業競爭,背後原因自然是為市佔率與自身利益而來,根本談不上國族大義。即便有「愛國愛黨」的成分在其中,可能也是黨與業者各取所需,所做的小型測試與轉移焦點的方法之一,隨時可以喊停,如今看來就有喊停的跡象。
單純就手搖茶飲商「親中」表現而言,也有部分不同差異。有業者坦言不諱力挺「一國兩制」,也有業者是被強迫加註「中國台灣」。這其中有人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必須妥協才得以換取生存空間。有人則是歡喜的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旨意,跨過商業競爭,政治中立的界線。
對這類親中棄台卻仍以台灣為品牌號招的無良業者,無可厚非應該接受外界抨擊,台灣民眾應該給予最大程度的抵制,讓他退出台灣,或至少別再讓它以台灣品牌自居吸客。
台灣民眾除了可以拒買親中品牌之外,也有網友整理出「愛台」誠意不變的業者,並且發起力挺以新台幣下架的行動。對付喜怒無常的中國愛國主義,或許建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用賞罰分明的處理模式,鼓勵和幫助本土品牌站穩腳步,也是變相的表達台灣人,熱愛這片土地事物的一種方式。
面對中國挾廣大市場壓迫台灣廠商改變國家認同,台灣從民眾到政府不可毫無應對措施,既然這次是以民間發起,我們就以活潑多元的方法回擊,展現出明確拒絕的態勢,讓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清楚這套「溫水煮青蛙」的套路對台灣行不通。
作者 / 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