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博士有涯
— 停止做某些事,讓你早點抵達博士的彼岸
Buddini Karawdeniya 在羅德島大學的化學系就讀博士,奮鬥 6 年後畢業,目前在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回顧博士生涯,她自覺犯下許多錯誤,於是將經驗寫成文章分享,提供正在就讀博士,或是預計進入研究所的同學們參考。
《讀研究所不要做的事(What not to do in graduate school)》(連結)
第一:不要隨便和別人比較
許多科學家自覺比不上別人,而感到壓力與失落;但是每一位研究生,每個研究計劃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領域需要經營很多年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有些領域卻很容易大量發表論文。
Karawdeniya 博士讀到第 3 年的時候也感到焦慮,因為她的研究,需要比別人花費更多時間才能發表。她最後耗費將近 6 年的時間才完成博士學業,不過收獲相當豐富-主要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這項不錯的期刊,加上將近一打的論文,還有 2 項專利-絲毫不比任何博士遜色。
第二,不要盲目相信看似順眼的結果
拿到實驗結果的時候,懷疑它們-假如你覺得看起來哪裡怪怪的,很可能真的是有問題。Karawdeniya 有一次見到非常漂亮的量測數據,卻不是很合理,檢查後才發現是儀器出問題,得到的結果都是假的。
第三,不要孤立無援
做研究不容易,常常會失敗,令人感到苦澀。向有經驗的同學、博士後、指導老師們尋求協助與建議。Karawdeniya 有一次研究天然產生的多糖類,但是得到超乎預期的結果,看似一樣的多糖樣本卻有不一致的量測數據。指導教授建議一種她沒有考慮過的技術,果然順利解決問題。
第四,不要一直埋頭苦幹
見到最新的實驗數據會令人興奮,在晚上或週末工作獲得更多結果,對博士生而言並不罕見。有一次 Karawdeniya 和同伴不確定儀器是否正常運作,搞了很久一時也沒有名堂,休息一下以後,他們回復活力而想到解決辦法。當不休止的工作一段長時間後,判斷力與精力都會弱化;假如有必要,休息一段時間以後再重新開始。
第五,不要放任實驗結果亂長
和大部分研究生一樣,Karawdeniya 用實驗記錄簿記錄實驗。假如只有這種記錄方式,短期可以,一整個長期的博士生涯不行,尤其是有多個計劃同時進行。當讀完博士的時候,她累積了 19 本實驗記錄簿,假如沒有電子檔案協助,如此龐大的記錄將造就魯蛇。
最好將實驗結果清晰地記錄在 Excel 和 Word 之類的檔案格式,還要建立附錄,以連結存放數據、資訊的資料夾。從計劃一開始進行的時候,就要整理資訊,建立結構,不要等到累積一堆資料以後再來大海撈針。
第六,不要失敗一次就卡關
放棄努力的實驗或理論不容易,但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方向,對於博士生涯的成功相當關鍵。Karawdeniya 的第一個計劃耗時 18 個月卻沒有成功,當然令她感到沮喪;與指導教授討論以後,她換成另一個計劃。當她掌握如何「快速失敗(fail fast)」以後,能夠將時間投入替她帶來大成功的項目,帶來論文、研究獎項與獎學金。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