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培育的老師進不去,如果第一線的師資沒有辦法配合,整個教育改革就會像脫節的火車,只有火車頭在前進,車廂遠被拋在後頭,教改的失敗將已成定局。
要成為一位正式的老師其實沒有想像的容易,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以台師大為例,首先在學階段,成績得在全系前百分之四十,才有資格成為師資培育生,再者每學期成績得維持在七十分以上,否則無法選師培課程,接著在大四期間,還要到學校實習一整個月。
第二階段,在學分修畢後,要考教師檢定並及格,但並非考過就能取得教師證。還得完成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畢業且教檢通過後,到學校實習半年,實習成績合格後,才能正式取得教師執照。
但實習期間完全沒有薪水,也就是在畢業後,得忍受半年無任何收入,整天的時間都得待在學校。即便新制上路,讓實習老師能兼補救教學的課賺取鐘點費,但周僅能接八節課,對於無父母經濟支柱的師培生,可說是巨大的門檻。
就算前面階段都通過了,也不一定能到學校教書,還得通過教師甄試,跟所有具教師資格的人競爭。以新北市為例,每年開缺僅四十人左右,但往往都有兩千多人報考,率取率不到百分之二,比要進入台灣第一學府台大還難。
以這樣來說,台灣的教育品質應該相當好,但為何還是許多人批評台灣的教育腐敗,誤人子弟呢? 主因在於,每年能新替補進教育圈的老師相當少,相對於原先就在體制內的老師,可說是滄海一粟。
教育是不斷的在進步,不論是教材教法,還是教學理念、知識等,都不斷的在改變。但原先已在學校任教的老師,有些對於新課綱核心價值,也並不是相當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培育出的老師又無法進入教育體制,要怎麼能有效推動教育改革?
此外,許多學校不開缺,僅以代理或代課老師的方式,來補足不夠的人力。這樣的問題相當大,因為代理老師通常還要忙於準備教師甄試,很難將所有精力放在教學上。且一年一聘的情況下,流動率高,學生每年都還需花額外的時間,適應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
而代課老師的問題又更為嚴重,原因在於代課老師條件並沒有嚴格限制。有的甚至沒有教師資格,也能因為跟學校主任校長關係好,就能進到教育體系從事教學,對於教育品質以及學生權益都是一大損害。如果發生了師生間糾紛,學生能獲得完整的保障嗎?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教育要進步將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雖然教育部每年都在推動教育改革,但往往效果不顯著,甚至會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家長的反彈。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教育改革上,其實家長跟學生反制的力量很小,只要宣布新課綱上路或是考試制度改變,大家也只能被動接受。甚至各間補習班也會馬上推出銜接新制度的方案。
但新培育的老師進不去,如果第一線的師資沒有辦法配合,整個教育改革就會像脫節的火車,只有火車頭在前進,車廂遠被拋在後頭,教改的失敗將已成定局。明明教改要推動的理念相當好,出發點也是為了學生好,不過卻因為教學上銜接不了,而遭到批評,導致改革失敗,不是相當的可惜嗎?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