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正是邁入對平衡臺海局勢具重要意義的《臺灣關係法》的四十週年。讓美國對中方的回應,是不斷通過一系列的挺台法案並簽署了最重要的《台灣保證法》來挑戰一中原則,其中強調「美國承認臺灣政府合法代表2360萬人之民主政體的客觀事實」。
經過為期二天的G20大阪高峰會後,其中G20最受舉世矚目的會談,自然是川習會。那麼美中協議他們又談了什麼,對台灣來講最敏感的主權歸屬的「一中」是否將成為兩大國角力中的籌碼的言論也再次囂塵上,甚至有些關注者認為美國已經大幅讓步,為了利益至上而讓中國再次握得主導權。也有人說川習會回到原點,美國將與中國言歸於好,回歸到5月初美中雙方貿易戰接近談定協議,因中國單方面撕毀協議而讓美國重砍2000億元貨物關稅升至25%,同時對華為進行全球圍堵全面打擊行動,那麼G20中牽扯全球經濟的貿易戰與台灣歸屬問題及美國是否對中國開始軟弱甚至退讓的開始呢?
其中川習會談到的「美方同意3250億元新增關稅暫緩實施,但已經施行之關稅不撤」、「美方同意華為採購非國安疑慮前提的零件與設備」。其中上述兩個川習會談到的兩個協議,第一個觀點在美國懲罰中國單方面撕毀協議的2000億元25%關稅壁壘與全球制裁華為行動暫且未撤的情況下,很顯然美方從未讓步,中國也未有得利的形勢下,最多只是中國習近平主席在美中協議成功得到了美國的暫緩同意,並讓美國作給中國一點面子,但不新增關稅和不全面撤銷華為的制裁案件,美國在此退讓的說法觀點又如何成立呢?
但實際上經過為期一個月的貿易戰,帶來制裁華為海外市場的傷害,已經很難回到當初5月前的狀況,市場上對於華為未來的產品,是否可以穩定供應和軟體更新不中斷的前提下,已經產生非常大的疑慮和轉移投資產地。何況在川習會談的協議中,有限度的撤銷華為制裁案裡,但書寫明了不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前提,才能進行有限度的同意華為購買產品。回到當初去年到現在長達半年的的美中貿易戰談判,不代表美中雙方的歧見逐漸消彌,仍然藏有很大的分歧點仍待談定,更大的暗示結果是給供應商有時間出逃中國轉移工廠到其他國家或搬回原來的國家,蘋果品牌更明確的表示不論美中談判的結果如何,仍然將持續撤資中國的供應鏈,也將成為各家品牌的未來主要趨勢。
據《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在會談過程中,闡述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川普則回應「我重視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關切,美方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當時美國川普總統在G20上陳述的「一中政策」是否等於中國的「一中原則」,讓不少新聞與論壇都湧入崩潰的留言,不斷斥責川普果然是利益至上的商人而同意了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更表態質疑蔡英文總統為了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而挑釁中國推入兩岸的關係新低點。甚至有不少刻意將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誤導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ciple)為的新聞稿錯誤翻譯,紛紛流傳在各訊息管道,造成中英文完全對不上的違反中立報導道德的離譜情況。
可能您看不懂「一中政策」跟「一中原則」有何不同呢?其中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曾經把美方的立場與中方的立場差異點說明得很清楚,雙方觀點在於:中國所謂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ciple)乃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美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則是用來概括美方對於美中臺三方關係政策的用詞,除了三項「美中聯合公報」外再加上一個《台灣關係法》用以陳述美國認知到中國做出了一中原則的主張、但不認為其有國際法效力;美國希望能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強調臺灣地位仍然未定、並非中國的一部份…等。
何況在近期面對中國擴張野心,武力挑釁更甚以往、戰機與遼寧號艦群甚至故意跨越臺海中線,使臺灣的自由、民主蒙上陰影。此時今年也正是邁入對平衡臺海局勢具重要意義的《臺灣關係法》的四十週年。讓美國對中方的回應,是不斷通過一系列的挺台法案並簽署了最重要的《台灣保證法》來挑戰一中原則,其中強調「美國承認臺灣政府合法代表2360萬人之民主政體的客觀事實」,也等於把過往的美中三公報等同送入歷史的垃圾堆中,未來美國將與其盟友不斷巡航台海與南海已成為常態。更代表美中政治的博弈並非兒戲,何況在台灣充斥紅媒、中資商人與紅色的政治人物的情況下,刻意針對不熟悉國際法用語的一般民眾加以誤導,甚至天真認為美國可以加以操弄,卻忘了這幾十年來,世界最會制裁他國的就是美國,談判經驗最豐富的也是美國。不需把它放到整個世界比較,就以亞洲以影響力而言,第一強國依舊不是中國,而是遠在另一邊海岸的美國。
對此台灣跟美國相比各差距都是如此巨大,怎會如此天真認為可以照自己的意思遊走美中之間。面對以關係來談,美國就是老大,台灣是棋子也是小弟。如果今天美國真要出賣台灣,那更應該讓台灣更容易賣出去並談個好價,而不是不斷對台灣提供挺台法案、軍售、國際組織參與的支持、美國軍艦常態性台海巡航等大幅投資增高賣掉台灣的成本。台灣必須在能確保美國利益下為前提,給予美國抗衡中國的戰略和信任,才能在美國的信任與利益下去獲得台灣利益,及朝向一個有利於台灣未來國際地位的方向,何況誰會壓縮台灣在國際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國還能有誰,這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作者 / 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