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手仍是東京與新加坡,而非上海
作者 / 林士清
香港近期仍在「佔領中環」的情緒下擺盪,政改議程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香港原本擁有的國際金融優勢,正在一點一滴的流失,輿論認為上海可挾「自由貿易區」的特許優勢來取代香港地位,筆者認短期內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被上海取代,上海能否成為大中華地區金融中心取決於金融開放,金融開放雖是北京當局的既定政策方向,但中國金融開放程度仍無法迅速回應全球金融脈動。香港當前的金融特許權和需求來自北京,但金融供給則來自全世界,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供給將香港拱上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手仍是東京與新加坡,而非上海。
上海仍未進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
2013 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GFCI)針對全球79個國際金融中心(Financial centre)之城市排名,前十大金融中心分別為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蘇黎世、東京、日內瓦、波士頓、首爾及法蘭克福等。排名前十大城市中,亞洲城市一舉攻佔四席,香港和新加坡的差距在伯仲之間,香港、新加坡與倫敦、紐約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東京力保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仍未進入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關鍵在於經國金融開放程度仍然緩慢。尤甚者,中國目前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和上海,嚴格而論,香港是目前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北京挾政治優勢是中國大陸的商務中心,而上海仍在摸索由傳統城市邁入全球都會的途徑,政經地位相對尷尬,但筆者肯定上海的優勢,尤其擁有市場潛力及廣大腹地上海的郊區,周邊的城市如蘇州、嘉興等都具備較好的經濟基礎,雖然金融業相對滯後,不過上海都市圈內培育新的金融社群,積極推動長三角地區金融一體化的整合。
亞太三大經貿板塊及區域金融中心的成形
「東北亞經濟圈」、「大中華經濟圈」及「東南亞經濟圈」為亞太三大經貿板塊。在亞太地區經貿持續擴張整合的前提下,結合有龐大的消費人口、與資本、技術、以及原物料生產的重鎮等三大優勢,將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完整經濟結構的經濟圈。在經濟優勢及產業分佈上,東北亞經濟圈扮演資本與技術提供、大中華經濟圈成為主力消費市場,東南亞經濟圈則為生產據點原物料提供。經貿全球化雖造成生產據點分散全球各地區,但頂端的生產服務業卻集中於少數的城市及結點,亞洲各區域經濟發展於上世紀末一棒接一棒快速成長時,東京、香港及新加坡在此東亞三大經濟板塊扮演金融樞紐的地位十分明確,亦受惠於三大經濟板塊成長,跨國企業在亞洲經濟活動之營運、指揮及控制皆以三大金融中心為主,成為國際經貿往來及對外關係之重要部分,東京、香港及新加坡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源自於亞洲三大經貿板塊及區域金融中心的成形,上海短期內很難取代香港的金融優勢。
國際金融中心取決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契合而非政府特許
金融業服務業為第三級產業經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必須包含跨國公司和國際大銀行的總部設立,不僅提供本國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的資金融通,同時也包含外國資金和本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管道。國際金融中心之交易所須結合活躍的外匯市場、股票市場、期貨交易、證券市場,健全之法律體系及交易制度而運作,並搭配交通運輸、人才教育等硬體建設。鑒此,建構區域金融中心的要件有三:區域內具有高度政經影響力及競爭力的城市、該城市擁有發達的金融服務業能連結國際經貿網絡、金融中心和國家政策的結合。東京、香港、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代表東北亞經濟圈、大中華經濟圈及東南亞經濟權的金融樞紐,各自的政經環境差異及建立金融中心之策略,企圖打造金融中心以利吸引外資來繁榮經濟,符合跨國企業為了成立營運總部之要求,以全盤指揮控制地區內企業運作。
香港:仍為中國境外最大的資本市場及經濟櫥窗
環顧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早在六0年代便成立境外金融中心,以寬鬆的金融及外匯管制、租稅的優惠待遇及完善金融服務著稱。香港的金融優勢在於賦稅較低、金融相關規範自由、透明化監理機制等,對於跨國企業及投資經理人而言,在香港成立公司不僅個人所得稅率低,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也低,公司設立登記程序簡便。尤其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之官方語言,支持金融發展的會計制度,較受信任的西方法律體系及國際水準的公司治理。是以,自由化及國際化程度較高,金融周邊產業發達,奠定香港在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反映其具有高度彈性及政府介入的操作空間,香港在多次金融衝擊中表現出經濟的抗跌力,仍然能維持較高之人均收入、經濟增長及政府財政的靈活性仍未上海所能比擬。亞太地區仍呈現東京、香港、新加坡三雄爭霸國際金融中心之態勢。
最後,香港是否因為「佔中事件」的擴大,失去過往經濟上及金融上的榮耀?仍為未定之數。但筆者看到香港人更執著在公民權、自由權及環境權的追求,似乎開啟香港下一波文明、進步的歷程,台港兩地休戚與共不在話下,希望台灣社會各界能更關注香港動態,天佑香港明日會更好!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One thought on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對手仍是東京與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