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日本不僅地緣鄰近,社會環境亦極為相似,如經濟就業環境的惡化、家庭遇有困難卻不願求助的「家醜不外揚」心態等等,為防範於未然,台灣政府應對大眾宣導「繭居族」相關資訊,並著手統計國內繭居族人數及掌握其現況,以及早結合醫療及社福領域的專家學者制定因應對策,避免問題持續惡化。
近來日本發生76歲的前政府高官殺死44歲繭居族兒子的悲劇,據報導弑親動機疑似是 「不能讓兒子對周遭人士帶來困擾」,事實上,日本近年來繭居族家庭的人倫悲劇頻傳,使繭居族成為 大眾輿論關注的群體, 根據日本內閣府於今年3月29日首度公開全國規模的「繭居族」人數統計,發現全國40至64歲的繭居族高達61.3萬人,且當中有76.6%都是男性,半數以上甚至繭居超過7年,相較於2015年15至39歲的繭居族人數才54萬,足見日本繭居族人數不僅增加,且已有高齡化、長期化的趨勢。
根據專家研究,日本繭居族人數龐大的背景,主要來自上世紀日本經濟泡沫經濟崩潰,進入就業冰河期,傳統「考好成績就是長期飯票」的保證已不再,社會的劇變導致許多人難以適應,從此足不出戶,拒絕與外界接觸,成為社會的問題。
致力研究繭居族多年的齋藤環醫師於《繭居青春: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探討與治療》一書中指出,繭居族並非精神疾病,而是社會退縮的狀態,他將社會退縮明確定義為:「三十歲以下青年,待在家裡足不出戶、與社會互動脫節的情況持續六個月以上,而且主要因素並非肇因於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形。」,他認為社會退縮問題層面不僅止於個人病理,而是系統性的現象,問題肇因於個人、家庭與社會三個系統缺乏接觸,身陷繭居狀態的個人與家人間缺乏溝通,無法同理其處境的家人,常常會對繭居者說教或斥責,卻反而加重其繭居狀態,同時導致家人更加不安;同時家人因過度在意社會的眼光,會意圖隱藏家中有繭居者的情況,而不願接受外界協助,讓家庭從社會中隔絕成繭居狀態,形成個人、家庭與社會三者間的惡性循環。
齋藤環醫師認為,要打破此種系統性的惡性循環,父母對繭居者的支持與同理至關重要,同時父母並應及早引導繭居者接受專業治療,切勿延誤治療時間;社會上也必須建立能讓繭居者改善人際關係的場所,以利繭居者重新走入社會。
目前台灣政府針對「繭居族」尚未提出明確的定義並進行調查統計,惟就相關的新聞報導及醫療臨床發現,繭居狀態的個案已時常可見,另外台灣與日本不僅地緣鄰近,社會環境亦極為相似,如經濟就業環境的惡化、家庭遇有困難卻不願求助的「家醜不外揚」心態等等,為防範於未然,台灣政府應對大眾宣導「繭居族」相關資訊,並著手統計國內繭居族人數及掌握其現況,以及早結合醫療及社福領域的專家學者制定因應對策,避免問題持續惡化。
作者 / 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