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不是最好的政策,接受補助者的權利與義務又該如何規範。雪中送炭的同時能否積極輔導脫貧,爾後回饋社會,達到一個正向的良善循環,絕對比盲目的撒錢更有意義。
中資企業捐贈60萬元提供苗栗縣南庄國中免費營養午餐,捐贈典禮結束後,苗栗縣教育局督學、南庄國中校長等人拿著印有「有情懷的習酒走進寶島臺灣」的紅色布條在校門口合影。
南庄國中詹校長說,苗栗縣政府財政拮据,取消了學校營養午餐補助,全校183位學生中有近半數是過去享受政府補助的原住民家庭,扣除低收入戶、清寒家庭、突遭變故家庭等可獲得政府全額補助,該校營養午餐一學期的經費缺口平均是30萬元,中資企業60萬元的捐款可以直接挹注一整年營養午餐費。
窮也不能窮教育,台灣學生的肚子要靠中資來餵飽,孰是孰非?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營養午餐費該全額補助嗎?免費營養午餐只是台灣諸多免費政策的冰山一角,慷納稅人之慨,行炒短線施政之實。
因為「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口號高張,接受補助成為理所當然,跟過去求學時代父母每逢開學就要籌措學雜費的焦急模樣相比,現在的台灣真的很幸福!
過去的父母很擔憂孩子因為沒錢繳學雜費、書籍費而遭受老師或同儕的異樣眼光,窮也不能窮孩子,樽節開支,借錢應急,只為維護孩子的尊嚴。現在的「賴皮族」家長吃定學校不敢讓學生沒飯吃,家境沒問題卻故意不繳費,多數學校只好拜託家長會吸收呆帳,大大方方地用別人的錢讓自己的孩子白吃白喝,而讓美意變調。
台灣所有的社福政策補助均有相關申請門檻,即便資格不符,亦有諸多善心團體慷慨解囊。南庄國中接受中資企業捐款的主因在於原住民孩子交不出午餐費,筆者想問,政府給予弱勢原住民家庭每個月固定金額的補助,孩子父母將這些錢用到哪去了?如果補助孩子的錢不能用在孩子身上,政府應該思考專款專用,直接將補助的錢撥至校方為學生設立的個人帳戶。
其次,學校教育者的角色是什麼?涵養學生品格與能力還是行銷募款嗎?現在的校長很難為,一周七天幾乎全年無休,為了要行銷學校,加強社區互動,校長還要跑行程,參與地方廟宇或活動餐會,但這是教育本質嗎?
校長變成學校的公關,連募款也成了校長的辦學績效。原先預期的良師變成眉飛色舞的行銷者,拿人手軟,教育風骨又能堅持多少?也就落入接受中資募款造成行銷統戰的窘境。
最後,免費不是最好的政策,接受補助者的權利與義務又該如何規範。雪中送炭的同時能否積極輔導脫貧,爾後回饋社會,達到一個正向的良善循環,絕對比盲目的撒錢更有意義。
作者 / 宜和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