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憂心「程序正義」,那麼500多萬只用手機「年輕世代」表達政治意見的「憲法權利」呢 ?
據某平面媒體報導:有關民進黨初選是否納入「手機民調」,有兩位大學知名教授表達他們的看法。
(1)台大法律系林明昕教授認為:納入手機才比較符合現代人的使用習慣,若民進黨一開始就將手機納入民調,就沒有變更制度的「程序正義」的問題。
(2)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陳銘祥教授以為:民進黨中央不應該因為出現一競爭者,就以各種方法,找出「最有利」的民調方式,在技術面斤斤計較,只會讓支持者不耐煩,也實在沒有營養!
就台大林教授(1)的意見:民進黨一開始不納入手機民調,中道「變節」,想納入「手機民調」,雖然較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卻有違反「程序正義」的問題。
林教授提出「程序正義」的問題,是夠重大和夠嚴肅的!但若要符合「程序正義」,卻同時剝奪500多萬只使用手機「年輕世代」的政治表達和參予公共決策的「憲法權利」,林教授該如何取捨?
我們可以一美國歷史事實為例:在「民權法案」還沒立法,七十年代之前,多數的南方州郡,都有選民的「識字測驗」( literacy test ),選民要通過比類測驗,才能進人投票所投票。當然這些測驗是針對某一特別族群設計的,但是重要的它們都是經過正確的「程序正義」,經過州議會多數同意,投票前早就公佈,行程沒有改變。而且也立法通過,行之何止幾十年,社會觀感良好,「程序正義」之說,絕對站得住。怎麼最後被修改掉了呢?林教授若只憂心「程序正義」,那麼500多萬只用手機「年輕世代」表達政治意見的「憲法權利」呢 ?
就淡江大學陳教授的意見:民進黨中央不應該有另一個競爭者的出現,就以各種方法,找出「最有利」的民調方式,在技術面斤斤計較,只會讓支持者不耐煩。
民進黨支持者現在大概都明白:一開始,民進黨中央就思慮不周,以為「同額競選」,待被「突襲」之後,才慌成一團,發現初選程序、時間、方法,不夠周延,才力求補救,這是咎由自取。但若說因為出現另一競爭者,就指控黨中央就想盡辦法,找出對某人「最有利」的辦法,在技術面斤斤計較!陳教授此言未免抹黑污衊,陷人入罪,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中央是笨,但不是不老實!
首先,我們可否就教陳教授,他所說的「最有利」的民調方式,到底指甚麼?納入手機民調對賴還是對蔡「最有利」?事實上,這並不是重點。納入「手機民調」,不剝奪500多萬只用手機的「年輕世代」表達政治立場的權利和自由,才是重點!可不是陳教授所說的,在技術面斤斤計較,這是原則問題。這會不會是毫無營養,令民進黨支持者失掉耐心,見人見智。假若民進黨支持者能完整地瞭解這個問題本質,陳教授的判斷未必為民進黨支持者所接受。
我們可以去年11月公投綁大選作為實例。公投和大選同一天舉行,中選會的設計完全合乎「程序正義」。時程決定後,全國公佈,雖然許多人都事先提出警告,時程、運作程序會出大亂子,中選會還是不為所動,「程序正義」嗎!怎麼可以改變時程和運作方式!
結果全國選民在大太陽下,曝曬三、四小時,太多人憤而放棄公民權利,或是行使公民的責任被剝奪,這就是教條式的「程序正義」的禍害。不算聰明的民進黨中央會不會在林、陳教授等「言論重鎮」的指責下,放棄找出「最正確」的民調方式?若此,後果一定會比去年十一月公投綁大選教條性的「程序正義」更致命!看來民進黨支持者要學聰明些,說大人則藐之,禮失求諸野,只能自求多福了!500多萬手機族的「年輕世代」,這是你們天賦的權利,你們的聲音在哪裡 ?
作者 / 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