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會因為這樣的暴力而受傷,當然會。但應該妥協嗎?我認為不該,我們不能和暴力妥協,該檢討的是,拿人權要脅的那方,不是我們。
WHA世界衛生大會將在今年五月於日內瓦舉行,悲慘的憾事仍然重演,台灣已經連續三年,沒有收到與會的邀請函,又要被世界醫療資訊的交流排除在外,而這聽起來是十分讓人悲傷的。我想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台灣沒有收到邀請函的原因,中國也很大方的開記者會,以世界衛生大會的邀請函作為要脅的籌碼,要求台灣在政治選擇上,讓步與妥協。
被拒於門外的影響
WHA世界衛生大會,是世界性的醫療資訊交流的會議,各種醫療知識和病症的情報都會在議程中討論,也因為台灣未能正式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的體系中,因此,能夠參加WHA世界衛生大會,是台灣極少數能取得國際醫療知識的場合,對我們來說格外重要。而連續三年被拒於門外,帶來的也是因為醫療資訊的被邊緣化而產生的風險,舉例來說,去年肺結核的通報,就是因為台灣不在世衛體系中,而把聯絡的窗口設在中國,導致病例的資訊耽誤數月,也平白增加了很多疾病的傳染風險。這些案例都一再的告訴我們,被拒於WHA世界衛生大會之外,會產生甚麼弊害。
是否應該妥協?
然而,面對這種處境,我們是否應該妥協呢?我認為,這個問題若單純從政治面去拆解,導出的答案容易陷入意識形態的桎梏,而不能冷靜的解析。這樣說好了,在弱肉強食的政治環境裡,有談判的出現是必然的,可是,談判跟要脅之間的差別,絕對不只是程度而已,甚至在動機上可以解讀為本質的差別。當然我也能理解,在這個差別上的認知,可能因為每個人的價值選擇而有不同。然而,還是應該有一些認知,是可以成為大家的共識的,像是,醫療是人權,而人權自始至終都不應該成為強權拿到談判桌上要脅對方的籌碼。
我們是否會因為這樣的暴力而受傷,當然會。但應該妥協嗎?我認為不該,我們不能和暴力妥協,該檢討的是,拿人權要脅的那方,不是我們。
作者 / 楊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