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卷只是教材的填空題,但人生不是,人生本身就是一道題目外的題目,如果我們用一堆考卷,和紅筆字跡去讓孩子不敢作夢,不敢嘗試,那麼只追求成績的教育,到底還有甚麼意義。
還記得在就讀高中時,老師反覆叮嚀我們,校園是我們蛻變的地方,經過社會化成為大人,那時的我,深刻的以為所謂的高中校園,一定是個聖地。
現在的我必須要說,我熱衷志工教育,和社會服務的情懷,甚至後來會成為一個社會運動者。都是從那個我決定豪賭一把,與當道的升學主義為敵的高中歲月開始,對我而言,那是一場獨白和省思。往回看,我的卻在升學主義失敗了,但我知道我的定位,不算成功,但也絕非失敗,我想用一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升學主義外的一些可能。
中學聲組織的建立
我這半年正在籌組一個名為中學聲的學生組織,希望透過志工教育,社區創生,學權意識等培力,聯合其他大學學生會,讓高中生在被考卷充滿的日常裡,有個喘息的空間,可以認識自己。
高中的教育提倡多元,但學習的過程不是追求成長或知識,多半時候是追求解答,而否定一個孩子也很簡單,紅筆一撇,不用細節,也不用原因。儘管追求教育改革,改的終究只是命題方向,和考試題目,不變的是,把活生生的人事物,把熱淚和汗水,變成文字,也許是選擇題,或申論題,不過解答都寫好了,紅筆一撇,一樣的循環。
人生很短,每一個選擇都要背負極大的成本,我不否認違抗當道的升學主義是一場不一定贏的豪賭,但對於不適用所有人的考試制度,教育制度能不能接受討論的空間,和轉圜的餘地,有沒有讓人生存的空間。
培力的意義,是整合零碎的力量,提供每一個有夢的孩子機會,讓他們勇敢的嘗試和拼搏,這是我之所以發起組織的用意,更深層的感受,是希望能照顧到當時沒有人照顧的自己。
對高中階段的孩子而言,他們要的不多,就是機會而已。
只追求考試成績毫無意義
好好讀書是不是安全牌?我會說是!
升學主義之所以當道,是因為社會鋪陳了一條穩定的道路,給能夠在這條道路行走的人們,穩定的就業,和社會良好的評價,在升學主義的邏輯裡,不會讀書似乎就等於失敗,身為一個過來人,我想瓦解的就是這種傲慢。
考卷只是教材的填空題,但人生不是,人生本身就是一道題目外的題目,如果我們用一堆考卷,和紅筆字跡去讓孩子不敢作夢,不敢嘗試,那麼只追求成績的教育,到底還有甚麼意義。
楊履威/社會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