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置一個健康的運輸環境而言,絕對需要多元的組成,互相監督,互相成長.獨霸一方不是我們希望看見的,無論是計程車,或是Uber。
蘋果新聞報導指出,Uber北亞政策主管波文(Emilie Potvin)周一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表示,因為台灣政府修訂法規,使得公司營運困難,除了和政府的合作交流計畫會被擱置,蘋果新聞甚至下了個標題,Uber可能再次退出台灣。
筆者反覆看了幾遍報導,口吻像是訴苦,感覺像是政府毀約,使得Uber遭到背叛,進退兩難.文章中更帶有一些威脅的情緒,不過政府和Uber當初有甚麼協議,從片段的資訊拼湊,我們仍不能得知,不過其實那些也並不重要,對使用者而言,最直觀的疑問是,Uber為什麼要留?為什麼要走?
Uber的最後對決
關於上述兩個問題的資訊,社會已有不少的討論,筆者也有多篇投書論述,可以讓使用者在搭乘時去做價值選擇,但核心的問題還是不能規避,這次的修法是落實公路法的分業營運,只是要求合乎法規的經營,Uber可以照租賃車的規定大展身手,又或是大方承認自己是計程車業,在市場競爭中開疆闢土,未來的發展的前瞻性仍然十分光明,對於一個主打創新的跨國企業Uber而言,面對政府要求其符合法規,不但選擇擱置合作計畫,甚至揚言退出台灣市場,用脅迫的方式亮出底牌,其實做法也稍顯粗糙,筆者不禁想問,只是一個法律位階如此低的規則修正,都能讓Uber乘受不了,揚言要退出台灣市場,這企業的競爭力也實在是需要加強。
Uber離開了會造成甚麼影響?
現在的Uber代雇駕駛都會失業,一些專職Uber的車行會經營困難,所有的使用者都會沒有Uber可以選擇,更重要的是,那些Uber所積欠超過25億的行政罰鍰,也會執行不了,稅金和保險費等諸多社會成本皆會加諸於民,若Uber突然宣布終止台灣的服務,那麼才是對司機的生計不顧,對乘客的權益不在乎,遺留下的外部成本,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資源才能收拾。
對於建置一個健康的運輸環境而言,絕對需要多元的組成,互相監督,互相成長.獨霸一方不是我們希望看見的,無論是計程車,或是Uber。
貿然的離開除了企業的損失,社會成本也是一種需要全民共擔的苦果,然而若Uber仍執意要退出台灣,筆者除了遺憾,更誠懇的呼籲Uber公司,要走可以,先把25億元的行政罰鍰繳清吧!
作者 / 楊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