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韓國瑜堅持這樣可以稱之為是「開玩笑」的話,那無異於柯文哲,他們都以發表仇女言論淫樂,殘酷地在她人、社會及歷史的傷口灑鹽,並從這樣的譁眾取寵中獲取政治名利,而且韓國瑜根本沒有亞斯伯格,更顯得格外諷刺。
近日,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工商協進會的演講上,當有人提出引進菲律賓白領勞工作為英語教師時,盡然將「瑪莉亞怎麼變老師」一說宣之於口,引發廣泛社會大眾撻伐,「青年外交官劉仕傑」更是拍攝影片,實地到台北車站採訪菲律賓移工女性,她表示對此感到很生氣,而且很多菲律賓人都知道了,然而韓國瑜不斷堅稱「沒有歧視之意」,直到菲律賓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駐台代表巴納佑表示抗議後,這時候韓國瑜才願意道歉,但依舊宣稱只是「口誤」跟「玩笑」。
姑且不論年長男性自以為是的笑話經常不好笑,我們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必須理解,無論韓國瑜發表此番言論之目的為何,這絕不只是「口誤」或「玩笑」罷了,而是貨真價實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是指「根據屬性(Attributes)而攻擊個人或團體的言論,其屬性例如性別,人種,宗教,族群,障礙或性取向等。 即是指一些有意去貶抑、威嚇,或煽動一些針對個別族群作出暴力及偏見的言論。」(維基百科),且無關乎韓國瑜本身是否帶有明確的惡意,至少此番言論反應了韓國瑜背後的意識型態,是將長期以來社會存在的偏見「宣之於口」,作為實踐與散佈自身偏見的方式。
不僅如此,韓國瑜此番言論也不只是「種族主義」而已,畢竟「瑪莉亞」通常是女性的名字,描繪出台灣人熟悉的菲律賓移工形象,幾乎都是女性看護工(名義上而已,經常還要包辦家事,甚至得照顧小孩、幫忙顧店等),因此在「瑪莉亞怎麼變老師」一說之中,不只有種族主義的成分,還帶有對女性、家務勞動及照護工作的輕蔑,將這些陰性勞動及女性勞動者視作較為次等的,並用以此偏見貶低整體菲律賓人,而這正是「厭女」(misogyny)的展現,所以韓國瑜的仇恨言論應該被視作「性別化的種族主義」(gendered racism)才對。
若韓國瑜堅持這樣可以稱之為是「開玩笑」的話,那這方面韓國瑜無異於柯文哲,他們都以發表仇女言論淫樂,殘酷地在她人、社會及歷史的傷口灑鹽,並從這樣的譁眾取寵中獲取政治名利,而且韓國瑜根本沒有亞斯伯格,更顯得格外諷刺。且韓國瑜過往就有其他仇女言論,像是韓國瑜曾於受訪時說過「男人以天下為家,女人以家為天下。」表示不顧妻子反對執意參選,如果退一萬步說,這一席話是有其社會基礎,那韓國瑜更應該清楚了解,他口中所謂的很多「瑪莉亞」們,正是為台灣社會支撐起家庭責任的偉大女性。因此韓國瑜出席婦女節活動被噓聲下台,也許是個讓韓國瑜靜心省思自己對女性,尤其是弱勢族群女性尊重的一個好機會。
作者 / 吳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