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市長就任滿三個月後,若無法看到任何可能兌現主政見「人人發大財」支票的具體跡象,且依然我行我素時,高雄市民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如果累積的反應,再不斷擴大,有沒有可能出現罷免的可能性?
國際、社會環境的變化,愈來愈怏,人民對自身需求,要求立即滿足的期待,也愈來愈激烈且多樣化。新興的網路戰,打破了台灣民主化後的選舉常規,似乎只要能天馬行空般的瀲起民眾的狂熱,有無政見或政見能否兌現,皆可為激情拋諸腦後。
新任都會、縣市首長,原該有的三個月蜜月期,反常的,出現爭議如影跟隨。撇開連任的北市柯市長不談,高市韓市長當紅不讓,中市盧市長緊跟,就連彰縣王市長也一鳴驚人。
韓市長,口沫橫飛,忙著選總統。人尚未進來,貨卻早早出去,全家到峇里島渡假,送新台幣去了;盧市長,安頓好爭議的人事,忙蓍與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LPH)打花博違約的口水戰;王縣長,則在忙著打擊非核家園。對勝選的主要政見,不僅未見推動、落實,反而在高市和中市又看到了黑影幢幢和久違不見的黑道槍擊。彰縣也在粗暴逼退外資風力發電計劃後,變相支持中國國民黨的重啟核電政策,讓台灣平白損失數以百億計,並拱手將長期利益奉放日本。
選舉,在環境變動快速、難測的狀況下,似有逐漸偏向挑戰者有利的趨勢。因為,即令再好的政策,在漫長執行過程中,難免出現窒礙難行或急需修正的地方。若執政者無法體察變遷,隨時調適,很可能成為挑戰者獲勝的突破口。尤其,在網紅時代,講究的是速食。愈簡單、愈上口的口號,愈可不勞而獲,愈吸引人。人們在意的是,現在會不會賺錢?誰還會去管冗長的政見、複雜的過程和五年、十年後會賺錢?這些現象,不管你是否贊成,這些都是目前已經發生的「事實(fact)」,可能也將成為未來難以迴避的「事實」。
從生物發展的觀點來看,「事實」是中性的,並沒有對錯或好壞的區別。只有,當它造成促進或妨礙生物的發展時,才會出現價值判斷—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網路的興起,既已改變了生存環境,也勢必引發各種複雜的連鎖變化。太陽花,引發了柯流;「浪漫摩天輪」、「人進來,貨出去」、「人人發大財」,更掀起漫天韓流。柯流,多少還可看到年輕人的理想色彩;韓流,則除了生物性本能需求外,能看到的實在不多。呈現的事實是,韓浪遠大於柯浪。
民選首長,在民意託付下,自然應擁有寬廣的政策制定和裁量的權力。但,不在政見的推動上著力,卻在不相干的議題上糾纏不清,甚至,出現各種怪異現象,在台灣自治史上,是頭一遭。相信,未來可能更層出不窮。柯流引起的迴響和韓流掀起的爭議風潮,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反應,無需過慮。因為,依照生物生存法則,除非人類選擇自我毀滅,否則,一定會往較有利的方向調適。一時的激烈爭議,是自然現象。隨後的調適過程,才是成敗的關鍵。
政治人物,往往很會演說。即令天花亂墜,內容空洞,話中完全感受不到對未來明確的展望,依然可以讓人從頭聽到尾,不覺無聊。甚至,興起莫名的情緒激動、振奮。如果,民主的選舉方式是對的,那麼,它必然具有讓人類正向發展的功能。對違反此種功能的偏離,亦必有防止或糾正的機制。形諸明文的,即有選罷法中的罷免法。其規定如下:1.就任滿一年;2.提議人(需原選區選舉人數百分之一);
3.連署人(需原選區選舉人數百分之十);4.經選委會審查、通過;5.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不過,在台灣漫長的民主過程中,除了極少數鄉鎮民代外,尚未見有任何一位縣市首長或中央民代被罷免(韓國瑜即曾在1994年當台北縣立委時,被提過罷免)。
也許是日歐美帶來的民主概念,尚未真正生根。在台灣,總是難免還是有些人,不知是中國皇帝夢的宮廷劇看太多,或是中國「勝者為王」的觀念深植腦內,一旦權力到手,朕即天下。什麼「苦民所苦」,什麼「發大財」等等,皆是選前講給他人聽的,與帝力何關?即令杯盤狼藉,四年,早已酒足飯飽。更何況就如韓流如長江、黃河,尋常百姓又有誰能奈我何?再翻新一次故技,不就可以了?
網路的興起,使信息傳播快速,且真假難分,但,只要買空賣空的事一多,就像電話詐騙一樣,相信它的作用勢必遞減。生物性的訴求,尤其明顯。它,可立即激起廣大人民的熱情、迴響,一旦無法立即或短期內獲得滿足,其消退,卻也極為快速。因此,誰當選,其實並不重要。應關心的是,當掌權者在權力的行使過程中偏離軌道時,防止/糾正的自然機制會不會發生?發生的時機和方式是什麼?其結果又是什麼?
韓流浪潮所可能掀起的後續效應,以眼前的情況,用至今為止的正常感覺來判斷,雖然難免令人懷疑,不過,韓市長儼然被視為中國國民黨的救星和復興中國民族主義的領頭羊,卻已是事實了。面對韓市長的嘻皮笑臉、信口開河、視市政如兒戲及隨性出國旅遊的態度,除了偶見媒體批評、爭議外,實在還看不出高雄人當它們是茶餘飯後的「鬧劇」而一笑置之?或者正在以嚴肅的態度正視眼前的狀況?尤其,在韓市長就任滿三個月後,若無法看到任何可能兌現主政見「人人發大財」支票的具體跡象,且依然我行我素時,高雄市民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如果累積的反應,再不斷擴大,有沒有可能出現罷免的可能性?罷免是維護民主選舉價值的終極武器。門檻雖然相對較高,卻可遏止新任者的濫開競選支票和在任者的濫權。都會區首長的罷免,在台灣尚未出來現,世界民主國家亦極為罕見。他們總是在施政缺失或個人品德遭受嚴重質疑後,即自行辭職,跟本不必動用到罷免。數年前的東京市長更換,即是明顯的例子。
韓市長善觀風向、能言善道、能伸能屈,希望他能夠專注市政,做一個適任的市長。因為,一旦失去民心,引發民怨,可能會比1994當年的情況,更難收拾。尤其,光是從激烈選舉中未投給他的七十四萬票中,要找出2.5萬提議人和25萬連署人,難度雖很高,卻不無可能。一旦立案,除非韓流再創新高峰,否則,罷免成功的機率,應該相當高。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不管其生發生的可能性高或低,都值得關心民主發展的人嚴肅思考和看待。
我相信,在網路發達後的選舉,罷免,可能會成為台灣後民主的常態。這純屬我個人的觀察和推測,準或不準,就看韓市長的未來表現和高雄市民的接受與否及反應了。
作者 / 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