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次罷工之後,社會也開始更成熟的分析兩造訴求,給予正確評價,並同時接受罷工事件的發生,這對於往後的勞資談判也能常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華航機師在春節罷工,這是近年來華航的第二起罷工。而這次罷工在整體社會輿論上,卻不如三年前的空服員罷工來的廣受支持,其中選在春節罷工雖能有效衝擊資方,但卻同樣引來社會不滿,後續的談判行為更是進退失據,導致罷工至今變成一場僵持不下的勞資談判。
罷工應設立預告期
不管日本、美國、義大利都是10天的預告期,但在台灣卻時常上演突襲式的罷工,不少消費者亦無所適從,尤其大眾運輸工會的罷工都幾乎選在運輸量大的連假,以期對資方造成最嚴重的傷害,也同時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動輒以全民的的權益來作為談判籌碼,使得社會及不少政治人物開始呼籲應設罷工預告期,作為對民眾的保障,而罷工的預告期也是在罷工發生前最佳談判時機。
反對者認為台灣罷工程序繁瑣,要先經過調解破局之後,才能進行罷工投票,而後罷工,這些程序視同對社會大眾的預告,如果政府又將罷工預告期立法,無疑是去掉工會的武器。然而事實上,最主要是一般民眾難以理解罷工的程序,自然看不出正在醞釀罷工,許多人是到當場才發現航班取消,而此外就算有罷工預告期也能照常對公司產生衝擊,工會的武器還在,那些航班照樣無法起飛,公司事先的轉簽及補償也同樣付出成本,無預警罷工除了懲罰公司,民眾更是有苦說不出。
政府不應主動介入罷工,而是應該搭建勞資雙方的溝通平台
過去華航空服員挟著蔡英文剛上任時進行罷工,讓蔡政府不得不派何煖軒救火,在未搞清楚狀況時就答應了許多對華航營運有不利影響的訴求,於是華航雖是國內航空巨頭,至今盈利仍不如對手長榮。
罷工即是勞資的角力,只要雙方沒有違反勞基法,就應該讓市場機制解決,不應凡事都要政府介入。對於罷工,儘管地方政府勞動局可以透過「強制仲裁」來中止罷工行為,但時常會變成公親變事主,兩邊不討好,更時常會變成政治遊說大戰,扭曲市場機制。
我們必須習慣罷工是勞資對抗的手段,並且正常對待它。並不是勞方的訴求就要全部買單,除了過勞是不能退讓的底線之外,其他有關薪資的訴求,也應同樣考慮公司發展,而不是無止盡地受到道德勒索。經過這一次罷工之後,社會也開始更成熟的分析兩造訴求,給予正確評價,並同時接受罷工事件的發生,這對於往後的勞資談判也能常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 / 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