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充滿善意與氣度的宣示,如今已被「強權崛起」的中共棄之如敝屣,但台灣仍未停止公民社會及「公民國家」腳步。台灣人除了呼籲中共返回十六大報告那種大格局外,自己也應繼續在國內外追求那種大格局!
從選後到新仼地方首長就職至今,台灣本土派普遍悲觀,最悲觀者因民進黨未認真檢討及弄錯檢討目標,甚至預言綠營2018年註定崩盤,中共勢力將透過紅藍合作大舉入台,國家安全形同虚設,台灣民主將被中共「以民主毀滅民主」顛覆,中華民國跟著消失,二OO八年傳聞甚廣的馬英九「讓台獨勢力永無再起機會」誓言,這次有可能成真。
一向支持蔡政府的林保華以「奄奄一息、路線軟弱、基本盤分裂」形容現在民進黨,稱維持現狀的蔡政府雖然強調民主,但對主權堅持不夠、國安漏洞嚴重、對中國態度太過軟弱、對獨派處置失當,導致大敗。經常投書媒體的觀察家則以「跌無止境」分析民進黨,認為小英任用林全的起手式已種下敗因,後來又一再固執己見,只相信性格和她類似的人,終至一敗塗地,選後國民黨在地方幾乎全面執政,已有人嗆聲要「中央跟著地方走」,葉俊榮再踢出雪上加霜的一腳,台灣恐將進入黑暗時代!
悲觀主義最強烈的是引起熱烈討論的洪博學《無知是通往奴役的道路》,該文指出美國透過相關民調及訪談,投票前一個月已掌握民進黨將大敗訊息,AIT主席莫健為此代表美國政府罕見警告台灣小心「反新聞」(即顛倒是非黑白、歌頌中國及藍營候選人、唱衰台灣及破壞美日台聯盟的紅色五毛黨與島內第五縱隊活動),但國安團隊及情治單位全面放水,加上藍紅裡應外合,以致「對選民及媒體洗腦加上金錢收買」如入無人之境,本土民進黨終於大敗。
該文也認為民進黨慘敗七分出在政務,黨務只佔三分,最該嚴格整頓的是國安情治單位,但民進黨卻以為換了主席就是改造民進黨,「一個沒有敵我意識的國家,先不談國家正常化,恐怕連自保都談不上。」「以色列人找到並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台灣呢?被紅色媒體及金錢包圍的人民,正在享受無知,不知道無知是通往奴役最便捷的道路。」
以上言論,包括媒體社論以《造假與造神:台灣民主的迫切危機》為題,亟言「(對韓國瑜、柯文哲)造神之目的在於引導盲目崇拜,而(選舉期間充斥反新聞的)造假則在製造仇恨與恐懼,兩者是民主政治的最大敵人」。這些雖然悲觀,但絕非危言聳聽。美國及英澳等世界重要媒體對上述問題及危害,早已做了甚多報導。最新一例是《日經亞洲評論》引證諸多歐美研究報告,表示北京當局影響台灣民主的手法日趨老練,要把台灣當做利用假新聞操弄選舉及顛覆民主的實驗埸,以便該一「台灣經驗」日後可以照搬,去對付其他民主國家,特別是主要敵人美國。
該刊物引證的研究報告,如「中國針對台灣發動的假新聞運動,能被用來做為攻擊其他民主政體的藍本,特別是製造更大族群不合。」「北京對付民進黨的招數,包括中國內容農場製造大量假新聞、中國駭客在台灣網路上搗蛋、駭入民進黨社媒帳戶與政府網站,以及在網路、廣播及報紙上衝高國民黨候選人人氣。」「北京對付民主體制的主要招數,就是拉攏政治人物與當地媒體,(用藍金黃)使之屈服。」
然而,稍堪安慰的是,台灣民主的成就及其重要性越來越受世界矚目,美國副總統彭斯及國防部長馬提斯等諸多民主國家政要的公開讚揚,台灣人大多耳熟能詳,不需再予贅述。比較需要介紹的是國外兩岸研究専家對台灣民主與公民社會的觀察。例如仼雪麗的《台灣為什麼重要》一書,細述了台灣公民社會成長的過程,從七〇年代鄕土文學運動「重新發現鄉土」,八〇年代晚期瘋狂追求「台灣味」,到九〇年代提出「台灣主體性」「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人並不否認傳統文化包含中國元素,但卻強調「中國元素只是台灣的一部分」。
接下來,李登輝在九〇年代中期用「新台灣人」一詞重新定義外省人,主張「生命共同體」,認為只有不分族群共同合作,台灣才能生存發展。其結果,由於民主政治及族群融合,自認是中國人的至今只剩百分之五,自認是台灣人的上升到超過百分之五十,自認兩者皆是的則比率穏定,維持百分之四十幾左右。
這使任何想在台灣推行種族民族主義(台灣民族主義或中國民族主義)者,都屬強人所難。任雪麗引述陳水扁主政時林佳龍的話「我們(民進黨)應該讓人民接受我們的價值,但如果我們不能說服人民,我們也只好尊重他們的決定,這就是民主。」她並得出結論:是民主制度終結了國民兩黨利用公權力推動種族民族主義的作為,讓台灣邁入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中的台灣人,儘管仍可見到族群斷層,但對年輕人而言,這種分類意義不大。他們不欲捲入父祖輩的文化衝突,並不代表他們不愛國;他們本就覺得自己是台灣人,視中國為不同國家,卻是「特殊國家」(類似李登輝不排斥民主統一下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不像老一輩人在對中國的恐懼與仇恨中長大。
「從白色恐怖到今日同志遊行,這段旅程漫長艱辛,台灣族群總算在過程中相互融合。即使許多看法彼此不同,但卻團結在一個事實之下:台灣是他們的家,未來何去何從,他們一起掌握。」
任雪麗這些兩岸研究專家對台灣公民社會的觀察,讓「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台灣人,足以增強對民主前途的信心。雖然台灣號稱「貪婪之島」,雖然中共的統戰收買及反新聞操作極其厲害,但多元族群公民社會朝向「公民國家」的驅動力,仍遠大於朝向單一國族「民族國家」的驅動力。這種對「公民國家」的「新型歸屬感」,如同哈伯馬斯說的,「不是基於共同體內各族群(強迫)的一致性,而是通過公民權利及自由法理建構(即民主自由人權),去培養對國家共同體的認同。」
有了民主自由人權自然結合的「公民國家」,大多數進步的公民社會成員就不會去追求極權與強求族群一致性的「民族國家」,也不會對台灣的民主前途過度悲觀。民進黨要沈淪而不願自救是民進黨的事(蔡英文已說她要競選連任,並宣稱「留任賴揆是全黨共識」),台灣公民社會的主人仍需拋棄悲憤,重拾步伐,重整旗鼓,重新出發!
2002年中共十六大報告有一段頗具格局的全球公民社會及和平發展宣示:「我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及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這段充滿善意與氣度的宣示,如今已被「強權崛起」的中共棄之如敝屣,但台灣仍未停止公民社會及「公民國家」腳步。台灣人除了呼籲中共返回十六大報告那種大格局外,自己也應繼續在國內外追求那種大格局!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